今日腊八,国民对传统节日还是比较重视的,大家好像不约而同地按照传统习惯熬上一锅“腊八”粥,食材放的足足的,不知道别人家都放什么,我会准备齐芸豆、红小豆、花生豆、红枣和黄豆,提前就泡好,一早起来6:00左右放到智能高压锅里,加上上好的糯米,熬好后自动进入保温状态,最少在这寒风凛冽的早晨给家人暖暖胃,体会一下港湾里不一样寒冬。
关于腊八的记忆应该说是由来已久,小的时候跟着爷爷奶奶在老家农村生活(爸妈工作两地顾不上我,那时家里虽不富裕,但还算过得去,老年人对待那些琐琐碎碎的节日没有一次忘记过,而且特别上心。即使没有很多食材丰富风箱吹红木材火的铁锅那里的内容,可那份认真劲儿却不可忽略。
那时我记得最清楚的是腊八粥里不缺黄豆和红枣,好的时候也可以混上一点花生豆的,一般是用小米来熬制,现在想起来觉得是自己家自留地里长出来的,算是近水楼台了。
小时候改善生活的机会不多,但善于持家的奶奶总能利用可集中起来的农家所产,在没有暖气没有炉火的寒冬,用铁勺从那口拉风箱熬制出粥的锅里给一家大大小小的人口都盛上一碗自制的“腊八粥”,那记忆非常深刻。
也不知道是因为那时的食材属于纯天然无污染无添加还是因为那时胃口里没有那么些美味可以填充,印象中就觉得它特别好喝,又特别期待。对了我还忘了,那“腊八粥里还有一种食材叫做“麦籽”好像是大麦去了皮的,嚼起来筋筋的,超级耐咬,有天在超市杂粮柜面看到了,价格不菲,想想过去农田中的普通谷物如今也都涨身价了,麦籽也不出意料地在健康饮食里占了一席之地。
因为我们从小生长在黄土地上,对面食和各种粥怀有不一样的情结,所以想要转变一下习惯还没有那么容易,后来随Jun来到省城,这里的人来自四面八方,孩子很小在幼儿园吃的东西就跟着城市里的生活配比不那么单调了,米饭、蔬菜、水果以及肉食类也多了,这样他们就不只对老家的生活习惯有多少记忆了,我要是说过个什么节,做点传统饭,孩子们还不一定喜欢,我也只有给队友发发牢骚“这可真是出力不讨好呀”!
埋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习俗告诉我们:咱们的老百姓是礼仪有食,欢庆有食,祝福有食,纪念有食,“腊八”节也不例外,必须有食,那就认真吃起来,欢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