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生活,南跑北奔,历尽艰辛。内心地焦躁与不安如影相随。心灵也没有片刻地宁静,随之而来就是失落与无奈。我喜欢回到过去,重走童年那份温馨快乐的时光。于是我的灵魂又回到了久远的过去。
秋天的傍晚,太阳的余晖,撒向了一望无际的稻田,成熟的稻穗泛着金光,滚动着波浪,稻田边高大的杨树,经过一夜的秋风,发黄的树叶旋转着片片凋零。
凋零的落叶飘到了田边的小河里,惊起一群群的小鱼四下逃散,清澈见底的河水瞬间浑浊了。
我踩着松软的落叶与茅草,不时地弯腰捡起岸上的小鱼,装进手提着的葫芦里,小鱼沾满了黑滑的河泥。河底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双手不停地在水里摸着,摸到鱼扔到我跟前。摸鱼的小姑娘是我姐,头上扎着鸡毛毽子式的头发,苹果似的圆脸,被风吹的黑里透红,弯腰摸鱼时,湿透了褂襟。
这时天边飞来了一群大雁,鸣叫着,排着”人”字形飞来,在蓝色的天幕下,经过我的头顶,头雁的声声长鸣,那是招引的声音,群雁整齐地排着队,向前方飞去。
姐高兴地喊了我一声:”快看,我摸了条大鱼”。我低下头看见姐的手里紧攥着一条黑色的鱼,鱼在姐的手里挣扎着扑棱,姐跑上了岸,把鱼装进葫芦里,背上我回家,我趴在姐的背上,手里提着的葫芦前后晃荡。
落霞慢慢隐退了它美丽的容颜,月亮又大又圆地挂在天上。皎洁的月光洒满了庭院。
家里的菜都是父亲炒,父亲炒菜的时候,喜欢一只脚踩在凳子上,看着油冒烟,放上拌了面的鱼,滋滋的油炸声,和煎鱼的香味四处弥漫。
娘坐在灶下,一边拉风箱一边往灶里放柴火,柴火的光芒映在娘的脸上忽明忽暗。风箱的呱哒呱哒声,清脆盈耳,听着也心醉。
那晚,我沐浴在月光下,徜徉在凉爽的秋风里,骑在半截高的墙头上高声地唱:”小红孩,推红车,一下推到高岗上,脱了光腚挠痒痒…”稚嫩嘹亮的声音随着秋风,向远处飘扬。
娘喊姐了:”大花,搬小桌子,放柴火窝。平儿别唱了,您爸炒好鱼了,快下来吃饭”。我知道每次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娘都让我们坐柴火窝,偎锅门。
秋天的晚上天也凉了,小的灶房早已被娘堆满了柴火,铁花瓷碗的鱼冒着热气,放在小桌子中间,烧柴的余温,从灶台里依然向外流淌着,暖融融地扑上脸面。
娘和父亲一直舍不得动筷,看着我和姐吃,姐边吃边重复地说着,摸这条鱼时得惊喜。
月亮被乌云遮住了,不多会外面下起了沥沥淅淅的秋雨,风裹着雨吹进了灶房,几片落叶旋转着飘落在饭桌上,如豆的煤油灯火,跳动几下熄灭了。
我的第一次记忆就是从这时开始的。现在的姐和我都有了自己的儿女,各自的角色也改变了,唯一不变的就是这久远的记忆,那段甜蜜幸福的时光。那是玉米秸秆夹起的小灶房,一家人围坐的小饭桌,和那如豆的煤油灯光。
娘拉着风箱的呱哒呱哒声,透过时空,透过我的耳膜,坠入我的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