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的女儿》该剧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黄文秀为原型而创作。 北师大硕士毕业的黄文秀主动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生她养她的家乡,在百色市委宣传部任职,2018年3月,她主动请缨到广西最贫困的一个小山村百坭村任第一书记。扶贫之路充满艰辛,但面对挫折,黄文秀坚定决心。白天她走村串户遍访贫困户,分析致贫原因,晚上与“村两委”研究脱贫对策,制定工作方案全力推进。黄文秀克服困难、不懈努力,在一年多时间内让88户贫困户顺利脱贫。然而一场暴雨,却将黄文秀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扶贫路上。
看这部电视,几乎每一集我都哭了,尤其是她回村路上的那场暴雨,那特别的葬礼,那村里孤寡老奶奶住着拐杖,一边由驻村干部搀扶着,一边颤颤巍巍地喊着“我的孙女文秀”……彻底破防,哭得稀里哗啦。
2017年,我也扶贫,只是我们的扶贫仅停留在填写扶贫手册,扶贫数据上。让我们一个教师,如何让村民脱贫?若想彻底脱贫,得靠产业,或有就业机会……不然,仅是空话。是扶贫先扶智,那也得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我们小学老师知识储备、教学技能仅满足于孩子,对种植、养植,可谓一窍不通。那会儿,课可以不上,但一定要下乡,真是“不务正业”,只是政治任务,我们不敢不去,扶贫路上“故事”层出不穷。
像黄文秀书记扶贫才是真正的造福百姓,像她这样的扶贫干部来一打都不多。吃住在村里,挨家挨户走访,做思想工作,针对实际情况引产业,派学习,一心一意为村民着想。
有这样几个镜头至今记忆犹新。
每周一次的村路志愿者打扫村道。志愿者由扶贫干部发起,村民志愿参加,从最初的只有扶贫干部、村干部,到后面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时间从未间断。都说环境造就人,道路干净明亮,人的心里也敞亮。路面很干净了,你都舍不得让垃圾掉上面。当然,现在生活里,存在着很多人仍垃圾,我想为什么不成立“垃圾掉地必罚的制度”?有时候,文明也是罚出来的。尤其在人口素质普遍不高的情况下。
单身汉——黄元军,好吃懒做,家如狗窝,逢头垢面,文秀每次走访,要么不在家,要么在家不开门,要么看到就赶紧逃。又是不在家,文秀带着扶贫干部堆放他院子里的柴火,打扫房间,还把他不知多少年没洗的被褥、衣服,跟黄姐(村妇女主任)一起拿去小河里洗。这下好了,消息一传开,村里的女人们都去小溪清洗被褥、衣服,说是不想辛苦文秀书记帮忙洗。黄元军从外面回家,才到家门,还以为自己走错了,家里从未有过的干净,窗明几净,书本摆放整齐,被褥都叠放得整整齐齐,院子里还凉着没干的衣服。看着这一切,他哭了,哭得像个孩子。我也哭了,他做梦也想不到他家原来还可以这样子。他抓起衣服,哭着跑到河边,一把跳进河里,洗了不知多久没洗的澡。他换上干净的衣服,主动去找文秀,从此改头换面,从新做人。
村里从小残疾的月娥,丈夫外出打工,自己带着两个孩子在家。她喜欢养猪,靠着自己从山上背回来的石头,丈夫用包从工地背回来的水泥,自己沏了一个猪圈,可是每次养的猪仔还没长大都会死掉。为帮助包户月娥脱贫,驻村干部小陈,去隔壁村学习养猪技术。他亲手接生的一栏猪仔,让成就感倍增,他都想不到自己一个在办公室呆久的人还有这能耐。帮月娥加入养猪合作社,抓回猪仔,本来养得好好的猪仔突然几天不吃食,月娥急得大哭。文秀、村支书、小陈等村干部都去一探究竟。通过化验,原来是围猪圈的石头有毒,文秀外延求助,1斤绿豆10斤水煮,猪仔开始吃食。小猪仔保住了,月娥却彻底破防了,她冲出家门,躲在墙角里放生痛哭:我一个跛脚女人,一个一贫如洗的家,怎么值得你们如此的帮忙。她一边哭,一边痛诉,说得在场的人都潸然泪下。我也眼泪止不住往下流。
……
这样感人的镜头数不胜数,一个从大山里哺育的女儿,学成回馈大山;一个众人资助上学的女儿,学成帮助众人;一个父亲患癌都无暇照顾的女儿,悉心照顾着百坭村的孤寡老人……
难怪电视剧开拍前,百坭村几十号村民驱车几百公里,只为一睹演员是否像黄文秀。
其实他们是想再看看文秀书记一眼,是想再看看这位不是亲人胜亲人的恩人,是想再看看这位无私奉献的大山的女儿。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生命长短,而在于它的深度与厚度。像文秀这样一生为民的人民公仆,老百姓会永远记住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