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时间很短,上课时间大概不到16周,我们七年级下册的书有12个话题,悠着点上,一个话题六节课,上完恰好考试。如果快点上,完成教学任务后大概有1-2周的教学时间。昨天问了一下同事,发现很多人都完成了Unit6Topic3 的教学任务,还有部分老师开始讲Unit7Topic1了。我成了全组里最慢的一个。有老师质疑,你都讲啥了,夯得太实了吧?我还真是夯得实呢!
我觉得课堂应该以学生学会了多少为标准,而不是老师讲了多少。我带的两个班程度还算不错的,但是我发现一旦我走得太快,后面的学生就会跟不上,现在两个班后面的学生甚至连单词都不会读。更别说读课文了。所以,我一个话题的教学一般需要六个课时,四个课时讲完ABCD四个Section, 还有一个课时专门处理语音问题。第六个课时处理同步练习册上的练习题或作文,练习题采用让学生轮流讲的形式,作文集中点评和纠错。而且每个话题学完以后,我都要进行考试,考完现场讲评试卷,第二天卷子改完以后再单独评讲作文的写作和错误,最后让学生完成书面表达的纠错再反馈。这个过程就很慢。
初二就要出现两级分化现场,但是在七下的教学中,我发现已经有学生感觉到学习的吃力了。一旦学习上挫败感的学生多了,不学习的学生也就多了,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就会下降,也会影响更多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如果慢下来,就会让那些介于掉队和不掉队之间的学生,还能获得一些机会,学会一点东西,多少会有一点学习的成就感。这样有助于他们保持对学习英语的热情和信心。
两个班的程度有差别,所以A班速度上会快一点,但是我拓展的内容也会多一点,比如有些词的用法,在A班可能会讲得比较深,还要让学生现场造句。这样的话,我的课就进展得很慢。但是我的同步练习册和试卷都做了,也讲了。走得快的同事一直在忙着赶进度,她们不讲同步练习册,也不考试,但她们把教材讲得很透。我觉得老师不仅要讲透,学生还要学透,练透,才能把知识转化成能力。
考虑到我的学生的现状,我便没有了奔跑的激情,反而有了和蜗牛一起散步的从容。是的,学生学会,比我讲完更重要。所以,我要有慢的勇气。就这么慢慢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