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深厚的感情、再浓厚的亲情,都敌不过老年痴呆的折磨。
如今,许多上了年纪的人对年轻人的爱情和婚姻持批评态度,认为他们经不起考验,遇到挫折就轻易走极端,一拍两散,不够严肃认真。然而,事实证明,中老年人也并非都能经得起考验,尤其是在面临厄运时。
许多人认为,我们四五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最讲良心、最肯付出、最甘于奉献,但残酷的现实却给了我们沉重的一击。就连当年那些感情深厚的老人,也在变故中渐行渐远,最终留下遗憾。我见过的这样的例子不止一两个。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无论感情多么深厚,亲情多么浓烈,都经不起变故的折磨。
我邻居张处长父母的再婚经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对情深似海的老年夫妇,他们的和谐家庭被老年痴呆彻底摧毁。
邻居张处长的父亲是乡镇中学的校长,退休没多久,妻子就因病去世了。失去了工作时规律的生活和妻子陪伴的他,感到手足无措,孤独凄凉。大约一年后,经人介绍,他认识了丧偶多年、刚满五十岁且风韵犹存的朱二娘。两人一拍即合,喜结良缘。
张校长为人耿直善良,慷慨大方,经济条件也不错。他来到女方家后,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抚养朱二娘两个女儿的责任。
婚后,两人相亲相爱,双方子女也常来常往,关系胜过亲戚。他们经常看望父母,逢年过节更是欢聚一堂,其乐融融。
张校长厨艺精湛,主动承担起买菜做饭的任务。他还会特意留一些上档次的菜肴,等两个读书的女儿回家一起享用。朱二娘则负责家务和打扫庭院。两人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温馨幸福。
有一年暑假,朱二娘的三女儿突发胃肠炎,上吐下泻。张校长连忙找来拖拉机,连背带扶地将她送到县城治疗。女儿很快痊愈,但张校长却累得几乎垮掉,好几天下不了床。
张校长的儿子生病做手术时,朱二娘主动要求和张校长一起去省城照顾。她视如己出,精心护理,无微不至,让儿子儿媳感动不已,直言比亲妈还亲。
朱二娘的大女儿和女婿工作单位好,收入高,福利待遇也不错,经常大包小箱地给老人带东西回来。张校长的儿子儿媳也不甘落后,每个季节都会给两位老人添置时令衣物,春节还要包上大红包孝敬老人。
两位老人身体硬朗,很少生病。张校长连感冒都很少得。几年后,朱二娘的二女儿大学毕业回县城工作,三女儿高中毕业后也自谋职业,自食其力。后来,他们陆续结婚生子。两位老人帮忙带孙带外孙,忙完这个忙那个,虽然辛苦但也乐在其中。
幸福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没几年,孙辈和外孙都长大了,开始读初中高中。老两口终于可以无忧无虑、轻松地过自己的晚年生活了。亲戚朋友都夸他们是难得的好夫妻,在再婚夫妻中如此融洽、有福气的实在少见。两位老人虽然渐渐老去,但对晚年生活充满遐想,倍感幸福。
然而,我曾在一篇小文中提到,人间似乎总有一种神奇而不可抗拒的力量,让人难以圆满。
这或许就是宿命吧?
大概又过了三四年,这种幸福的日子被彻底打破。不知从何时起,张校长的记忆力开始下降,经常丢三落四,做饭忘关火,出门忘带钥匙忘关门。起初,朱二娘还嗔怪他做事不认真,没有太在意,以为这是年老的正常现象。后来,情况愈发严重,有一天他出门买菜竟然找不到回家的路。去医院一检查,确诊为老年痴呆。这对美满的家庭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要知道,他们正值身体康健、儿孙满堂、无忧无虑、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
这种病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虽然经过多方求医问药和长期服药,但张校长的痴呆症状却越来越严重。
这时,情况完全颠倒过来。曾经是他照顾家人,现在变成了朱二娘照顾他,而且越来越力不从心。他开始不认人,刚吃完饭又要吃饭,还会一刻不停地吵闹,嘴里说着一些让人听不懂的话。
他手脚也不老实,撕扯衣服、被子,新被子没几天就被撕得破烂不堪。
他还砸东西,家里的电视、花瓶、台灯等能砸的东西几乎都被砸了。
更要命的是,他会随地大小便,甚至拉在裤子里。
还有两次白天,他竟然赤身裸体地跑到大街上,好不容易才被劝回家。
这一切让人烦透了心。
时间一长,朱二娘相濡以沫的夫妻感情被折磨得荡然无存,精神甚至濒临崩溃,哭喊着一天都无法再维持下去。她说,如果不是感念他当年的付出和深厚的情分,连杀他的心都有。
老人的问题需要儿女们共同解决。张校长的儿子首先请假回家,一边帮忙看护,一边寻找解决办法。
由于双方家人都在上班和上学,要么请保姆帮忙看护,但这种老人没人愿意照顾;要么送养老院,但找了多家都不愿意接收。
本来两家儿女多年来一直相处甚好,顾全大局,但由于问题太过棘手,始终无法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多次协商都未能达成一致,甚至还发生了言语冲突。最后的结局是两位老人各回各家。
分别那天,张校长竟然没有吵闹,但朱二娘还是满心哀怨,跟着小车哭喊着追了很远很远,让周围的人都不禁落泪。病魔无情地摧毁了二十多年的爱情亲情!
张校长无奈地来到我这位张姓邻居家,折腾一天后被送往区精神病院,最后在这里走完了他悲惨后半生。
我为老人的不幸晚年感到惋惜不已!
在这里,没有谁对谁错,只有无奈的晚年和可恶的病魔。
精彩推荐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