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潜能,顾名释义,就是指潜藏于身体中的能力,未经开发利用的才能。人的潜能犹如深埋地下的煤炭,煤炭需要经过人工和机器开采出来,经过再加工处理为人类所用,同理,人的潜能需要激发出来,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才能显示出人自身的价值。
纵观历史,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潜能的开发史,面对饥饿,人类祖先想办法捕猎找食物,面对寒冷,人类祖先想办法做衣服御寒,为了安全,人类祖先修建牢固房子,为了治病,人类祖先寻找草药……就这样,人类的潜能就这样一步一步被险恶生存环境逼了出来的,优胜劣汰适应环境。
从科学角度分析,潜能包含两种意义,一是指人体内蕴藏有亿万年生命演化形成且极为丰富的肉体和精神力量;二是指人类千万年的社会实践和文化成果在人的身心结构的历史积淀,是自然进步和社会文化的结晶,马克思称之为“人自身自然中沉睡的潜能”。
科学家指出,人的能力有90%以上处于休眠状态,如果我们能多挖掘自己一些潜能,那将会创造更亮丽的人生风景线。
人的潜能确实巨大,美国知名学者奥图博士说:“人脑好像一个沉睡的巨人,普通人都只用了不到了3%的大脑潜力。”就连绝顶聪明的伟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大脑开发也不超过10%。据科学推断,一个正常的大脑记忆容量有大约6亿本书的知识总量,相当于一部大型电脑储存量的120万倍。如果人类发挥出其一小半潜能,就可以轻易学会40种语言,记忆整套百科全书,获12个博士学位。
潜能虽然巨大,但是需要激发。俄国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经在排一场话剧时,女主角因故缺席,出于无奈,他只好让她大姐替代;可她大姐从未演过主角,自己也缺乏信心,所以排演效果很糟,这使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非常不满,他很生气地说:“这个戏是全戏的关键,如果女主角仍然演得这样差劲,整个戏就不能再往下排了!”
这时全场寂然,屈辱的大姐久久没有说话,突然她抬起头来坚定地说:“排练!”一扫过去的自卑和拘谨,演出效果非常真实完美。
斯坦尼期拉夫斯基高兴地说:“从今以后,我们又有一个新的艺术家。”
还有美国的笛福森,45岁以前一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银行小职员。周围人都认为他是毫无创造才能的庸人,连他自己也看不起自己。
然而,在他45岁生日那天,他读报时受到报上登载成功故事的刺激,遂立下大志,决心成为大企业家,从此,他前后判若两人,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顽强毅力,破除无所作为的魔咒,潜心研究企业管理,终于成为颇有名望的大企业家。
其实想一想,人要实现梦想,最根本原因是要逼迫自己,走出舒适区。若按部就班的重复劳动,所谓努力,其实没有跳出自己的舒适区,肯定无法进步。就如同一名在30年的时间里一直以同样的方式弹同样一些曲子的钢琴家。这种做法,是让自己停滞不前的归因。
走出舒适区,意味着要试着做一些你以前没做过的事情。迫使自己去做一些以前没做过的事情,比如说,去学习一项新技能,或者精进一项已有技能。
每天进步一点点,寻找精进好方法。分析哪方面存在不足,肯定哪方面取得进步。心无旁骛的坚持做自己,你终将会在属于你的那条路上精进自己,收获不一样的人生。
国际钢琴家郎朗说:“没有勤奋就没有一切,至于天才,我将其理解为一种无限的伸展性,也许一个人只要具备一丁点儿天才,就可以扩展成很大。”孔子的“学而时习之”,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就是要求去努力实践,学以致用,越是优秀的人比你还更努力。
有了正确方法,剩下要做的是刻意练习。生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大脑适应能力也与身体的适应能力非常相似,大脑会重新分配它的神经元的路径。如果你足够多的练习做某件事情,你的大脑会改变某些神经元的用途,以帮助完成那件任务,我把大脑这样的适应能力称为大脑肌肉式记忆。它类似于经过长期锻炼,养成的肌肉记忆。
当你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不断尝试新的挑战时,身体会自动地调整之前的舒适区,来适应现在的改变。从而生长出更多的肌肉纤维,你就会变得更强壮。如果你增加了肌肉的能量贮存、提高了肺活量、改进了心跳能力以及循环系统的能力,那你的耐力也就又进阶了。
一日充实,可以安睡,一生充实,可以无悔。人的一生中,一定会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难和痛苦,但是困难和痛苦越多越大,你就越会发现那个了不起的自己。
困难痛苦,危机险境的出现,弱者容易放弃,强者奋力拼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机会和转折点总会出现。如果我们能多给自己一点动力,多一点信心、勇气、干劲,多一分胆略和毅力,就有可能使自己身上处于休眠状态的潜能发挥出来,成为更完美的自己,创造出令人吃惊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