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东尼博赞思维导读管理师认证班,应该是我最仓促的一次高消费了。5000多块钱,是我一个月的工资了。可我花掉它就用了10分钟。因为高效笔记术、高效读书、高效听课、平衡家庭与工作……这些词太吸引我了。“拖延症”晚期、以及做事没条理的我看到思维导图的这些效果就像见到一个对付癌症的新疗法——充满希望。
我充满希望地在九月份的一个周末,坐着高铁来到了六朝古都——南京,入驻了历史底蕴深厚的中央饭店。课程就在饭店里的一个会议室里上。简直不能再方便了!
如果说我是带着一身“病”来的,那几位老师就是经验丰富的“医生”,教我如何利用思维导图这个“药方”。教的过程,可以说简单、直接、粗暴,直中要害。两天的时间,方法、技巧、案例,面面俱到,又简明扼要。
可是这个“药方”是个中药方,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看到疗效。所以医生们,不对,老师们,给了我们21天的时间,每天群里汇报“服药”情况(思维导图的日常运用),老师们每天对每一个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21天下来,得出的结论是:疗效杠杠的!
在这里我会汇报下我的情况。
首先,工作中,思维导图对我帮助极大。我是做记者的,这就注定少不了采访笔记。我以前的采访笔记是这样的,我随便放张图你们感受下
能看懂我写的啥吗?看不懂?没关系,我也看不懂。我工作有九年了,用过的采访本有几十本,每本都很好的保存着,因为想老了以后翻来看看,应该挺有意思的。现在想想毛意思都没有,因为压根看不懂自己曾经采访了什么事,见了什么人,说了什么话,了解到了什么事。这样的笔记算不上什么回忆。
然后,再来看看我现在的笔记。
哇咔咔!我都想给自己鼓掌!主题明确,主干清晰,分支明了。这样的笔记,让我写稿时很容易就理清思路,写稿速度大幅提升!
第二,思维导图让我读书读到了脑子里。我是个记性很差的人,喜欢读书,但是读完就忘!这在很多时候都让我很沮丧。我也想跟人聊天的时候脱口成章啊,我也想时不时引经据典啊!然而大多数时候是这样的:我好像看过这个人的事迹,但是具体啥事我忘了;我好像知道这个典故从哪来的,但是我忘了朝代和起因了……
思维导读让我“腹有诗书气自华”(装B)的可能性提升了几十个百分点。
这些是我读《人类简史》的笔记。虽然还有很多改进的空间,但这是我读的知识转化率最高的一本书了。因为我真的记住了很多东西。而且画导图和想着画导读的习惯,让我在读的时候就开始动脑子,想着提取什么关键词,逻辑层次如何划分,什么内容是我需要记住的?说实话,好累!但是好有成就感!
第三,也是我学思维导图的主要目的——亲子阅读。儿子很喜欢读绘本,每天再晚都要我给读一本书才愿意去睡觉。可是之前我只给他读,很少去讨论什么问题。然后我就发现他读过以后不思考,很少提出问题。有时候我随便问几个问题,想和他讨论一下书本内容,发现他基本接不上话,书中内容看过就忘了,我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喜欢阅读不等于会阅读。
于是我决定重点在这方面给予补足,重点是培养他在阅读中动脑、思辨的习惯。思维导图是帮助孩子思考并输出的绝佳工具。
为了尽可能大的提升儿子的兴趣,我把自己狠狠逼了一把,然后发现自己原来这么能画!哈哈哈!
和儿子画了几本绘本后,我也小小的总结了几点经验。
一是选书标准。不是每本书都值得我们去精读,然后花力气去画导图的。大多数书只需要泛读有个印象就好了,而且也不是每本书都能画导图。我觉得能画导图的需要满足这四点:1、孩子有强烈的兴趣,2、有值得讨论的话题,3、产生疑问并希望解答,4、泛读之后还想再读。
选书这个过程需要爸爸妈妈提前做准备。我会先问下儿子想不想读这本书,在阅读过程中他有没有什么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备课”。
这里花的时间往往比讨论的时间更长,主要是我们要把书阅读一遍,然后找到讨论话题,以及思考如何应用思维导图。
基本上,我们要求孩子怎么做,自己要提前先预演一遍,我们要先有自己的看法,才能和孩子讨论的起来。
OK!这些是我21天的思维导图使用心得。21天是养成一个新习惯的最短时间,这应该也是老师们的目的,让我们养成思维导读的习惯和思维。但是我觉得,比“养成”更有魔力的词是“上瘾”,前者是被动,后者是主动。我们一期12名学员应该都上瘾了,因为思维导读真的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