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听古典音乐会不可以随意鼓掌?这种“规矩”一定要遵守么?

掌声,是观众发自内心的一种欣赏,是人们情绪激动时最直接、最本能、最习惯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观众对于艺术家的一种认可与尊重。

但是在欣赏古典音乐会时,我们是不能随意鼓掌与喝彩的,甚至身边会有人好意提醒你此处不该鼓掌。

为什么呢?

为什么古典音乐会时不能随意鼓掌呢?

这些规矩是不是一定要遵守的呢?

Cherry今天跟大家分析这种看似死板的“规矩”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就会理解这一切。

一、影响完整性

古典音乐作品一般都有其独立的完整性,在乐曲进行中,停顿与弱音部分对于作品的完整性来说,十分重要。

但是很多听众由于对作品或曲式的不熟悉,误认为此处的停顿或弱音部分表示乐曲已经结束,此处若不合时宜地响起掌声,极大地破坏了作品的完整表达,也切断了作品好不容易铺垫出来的氛围与意境,对于其他观众的浸入式欣赏也是一种非常失礼的打扰。

二、影响演奏者

如果您学过古典音乐,或者曾经比赛过,开过演奏会,应该能够非常理解不合时宜的掌声对于自身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乐器独奏者来说。

我们都知道,对于古典音乐来说,是容不得丝毫错误的,不同于一般的流行音乐会,每首歌的演唱只有几分钟的时间,古典音乐会的曲目长且难,需要长时间进入状态并进行大量的背谱。

因此,不合时宜的掌声对于演奏者来说,很容易打断演奏者的表演情绪以及脑海中的谱面记忆,一旦出现一个小小的错误,对于演奏者本身甚至乐团来说,都是表演生涯的一个“污点”。

三、不符合曲式

在古典音乐会中,鼓掌的恰当时机应当是在整首乐曲结束以后,而不是乐章与乐章之间。这里就涉及到曲式结构方面的知识,我们需要对不同类型的乐曲结构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在西方古典音乐当中,协奏曲一般为三个乐章,交响乐一般为四个乐章,乐章与乐章之间会有短暂的间隙,乐队成员可以用此间隙稍作调整,但此时乐曲并未结束,不宜鼓掌。

当然,并非所有的乐曲结构完全一样,比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就是不分乐章的,贝多芬的《第五交响乐》的三、四乐章是没有间隙的,还有很多小型乐曲一般一气呵成,中间没有间隙。

因此,在欣赏一场古典音乐会之前,应该对表演曲目类型与背景稍作了解,才能做到更好的欣赏。

那么,在不了解或者不清楚的情况下,到底何时鼓掌才是正确的?

很多人认为,如果不知道何时鼓掌,就跟着大家一起鼓掌就好了,但是从众不一定是对的,往往身边很多人的鼓掌也是非常随意的,此时一味的追随,反而会加深大家的误解。

实际上,只需要记住在开场前、以及当演奏者或者指挥家转身面对舞台鞠躬时,我们给予最热烈的掌声就一定不会出错。

很多人认为看古典音乐会,规矩多多,礼仪多多,我们为什么一定要遵循这些看似陈旧的“繁文缛节“呢?

要知道,一场古典音乐会的准备并不容易,能够成为古典音乐家的人,除了自身的天赋之外更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所以Cherry认为,不随意打断,是对他们以及古典乐本身最基本的尊重。

Cherry聊音乐:分享原创教学心得与音乐感悟,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自从喜欢上了心理学,我就不自觉地去探索每个人的心灵,或者是感受自己内心的变化,读一些别人的小说,感受文字底下的人...
    MinzeTeng阅读 372评论 0 1
  • 许愿2017年 在2017年我要找到一份好工作,离家近,出行方便,时间自由,双休,福利好,待遇好的工作,希望在工作...
    清荷之露阅读 114评论 0 0
  • 禅宗语录是禅宗祖师说法开示弟子的记录书。禅门高僧平日说法开示弟子,多以通常俗语直说禅法宗旨,由其侍者或者参随弟子加...
    那里面阅读 199评论 2 7
  • 大学同学过来深圳出差,赶上周末,便发动深圳的同学过来一聚,当然有些人还是因为有事来不了。虽然毕业五年就再也...
    飞城阅读 157评论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