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受疫情影响,不少孩子在家上网课。办公室的妈妈开始抱怨孩子却拿着上网课的电子设备刷短视频、玩游戏,一看就是几个小时严重影响学习效率。
但是也有反对声音表示,“堵不如疏 ”,孩子放松休闲一下,未尝不可。
能否让孩子玩手机是当今社会的热议话题,有很多家长对孩子玩手机不加限制,不考虑后果。
以小编过年时家庭聚餐时的场景为例:
三、四岁的孩子一边目不转睛地看着大人手机里播放的短视频,一边吃着大人喂的饭,一旦大人尝试把手机抽走,就开始大喊大叫;
七八岁的孩子拿着手机玩游戏,紧盯着屏幕红了眼,旁边还围着几个同龄孩子叫好;
十几岁的孩子坐在角落里塞着耳机,和手机聊天。
其他大人也不觉得有什么异样,只顾着喝酒、吃饭、聊天。
期间有个孩子闹着要妈妈陪自己玩,妈妈只是把手机丢给孩子:“拿着手机一边玩吧,让妈妈聊会儿天。“
手机不能成为陪伴孩子成长主要玩具,它有着很大的潜在危害。
01
手机影响孩子心理健康
现在的手机开发出了各式各样的功能,能用来学习也能用来娱乐,但更应该引起家长注意的是它的娱乐功能。
短视频、直播、游戏, 每一样以手机为载体的产品的背后,有一个庞大的团队,他们会利用人的心理弱点,刺激人体感官,让使用的人欲罢不能,沉迷其中。
网络上搜索“直播打赏“几个字眼,就能看到大量相关负面新闻报道。
某些人在主播的“巧言令色”下,大量挪取本不属于自己的钱财,在直播间打赏、刷榜,这不是个例情况,已经形成了一种现象。
而有关游戏,去年有这样一则新闻,令人大跌眼镜。
一位四川泸州的小学女校长,从小就是众人眼中的优秀人士。在接触游戏后,她利用自己校长的身份,诈骗了近5000万元,其中3000万元用来充值游戏,东窗事发后,她身败名裂,选择自杀。
年龄与见识都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大人尚且不能控制自我,大脑没有发育完全、意志力薄弱的孩子怎么能抵抗这种诱惑呢?
其次,网络上还充斥着大量的不良信息,尤其是一些短视频的制作者为了博眼球,不惜歪曲事实,甚至连最基本的三观都没有。
如,在80、90后的童年,说起长大后的理想,很多人的回答是当科学家、老师、警察,而现在的孩子都想成为网红,在他们眼里,网红只需要在视频里聊天、打游戏就能收入百万,比起传统职业更轻松。
孩子处于三观还未成熟的年龄,过早接触这些信息,极易对未来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02
手机对孩子身体发育的影响
手机不仅容易让孩子上瘾,还容易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首先在大脑发育上,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一项研究显示,每天看电子屏幕超过2个小时的儿童,在思维和语言测试中的得分较低。
还有部分长时间看屏幕的孩子的大脑甚至出现了变化,他们的大脑皮层过早地变薄了,影响孩子正常的思维能力;
其次,据有关数据而言,连续玩20分钟手机,孩子视力平均下降43.8度,导致孩子近视;
另外,孩子长期低头玩手机,很容易造成脊椎病变,影响孩子身高及正常发育。
03
正确引导孩子使用手机
虽然手机里存在着很多不利孩子成长的内容,但家长要明确一点,手机本质上是工具,重点在于使用手机的人身上。
如果孩子一心沉迷手机,出现很多问题。作为家长不能把错误全部归结到手机上。
手机确实是导致问题出现的一个因素,但更关键的是,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合理地用好手机。
首先,不要完全杜绝孩子玩手机,但是给孩子玩的手机上不应该下载容易让孩子上瘾的APP,可以与孩子规定玩手机的时长、次数,并且严肃立下规矩,如有违反必须接受处罚等。
同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不要一边禁止孩子,一边自己玩的不亦乐乎。
其次,家长应该多抽出时间,放下手机,陪孩子一起玩耍。
小编在主题为何玩手机的一篇文章下看到了这条评论。
乍一看这位孩子的话,会有点好笑。但我们深入思考会明白,孩子的孤独并不是凭空出现的。
人类本身有“陪伴”这一情感的心理需求,大人也不例外,更不要说孩子。
作为家长,我们不要只担起“养”孩子的责任,还要重视“育”的责任。
用“陪伴”的方式了解孩子的需求、喜好,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是每个家长都需要做到的。
在闲暇时间,家长和孩子都可以放下手机,一起走出家门,在公园、野外玩耍,接触大自然,认识植物和动物。
也可以在家中进行亲子阅读,共同探讨书中的故事情节、扮演书里的角色,带着孩子感受阅读的快乐。
千万不要让手机取代父母的陪伴,良好的亲子关系也是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秘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