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记得过在聊天时,被人问个措手不及?
有没有别人聊得很嗨,你却插不上话?
有没有觉得你想说的,别人都替你说了?
……
即兴聊天时的观点和内容源于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和了解,所以对于没有思考习惯的人而言,不做任何准备就想让自己的观点一鸣惊人,就想让别人印象深刻是很不现实的。所以,从简短的评论开启锻炼模式是很好的积累方法。
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是:对任何问题都能侃侃而谈,并提出深刻观点。可是,大部分人在分享观点时,却忽略了观点的前提:事实。因此,在练习时,要运用二八公式,即描述事实占八成,表达观点占两成。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让观点更扎实,还可以积累素材,是最有效的初级训练方法。
在评价一家小饭店时,几乎不下馆子的、总是去那家店的以及讲究饮食的人,得出的结论一定不同。观点的形成很大一部分因素来源于各自的“背景”。通过简单分析,你就能了解,几乎不下馆子的人没有发言权,因为他接触的样本太少;抛开经济因素,总去那家店的人具有某种饮食偏好;因此,在他们三类人中,只有讲究饮食的人多半可以给出中肯的意见。所以,在评论时对背景的关注,能让我们更清楚事物的来龙去脉。
想引发别人的惊叹,思维上一定不能按套路出牌。就像同一道数学题有多种解法,思考也有很多出路。为此,我们提供了两种训练思考力的基础方法。
一、多线观察法。在电影《爆裂鼓手》中,乐队由演奏各种乐器的乐手组成。虽然他们一起完成同一首乐曲,但从指挥的角度出发,他能发现每一个乐手的作用和问题。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思路用到观察事物上。对于人的描述可以从家庭、学历、习惯和爱好上着手,就会更立体,你也更容易理解他的言行;对于物品的看法可以从需求、市场、品牌和历史着手,就能更透彻,你也能增加更多谈资;对于故事的解读,你可以从人物关系、所处时期和矛盾点上分析,你更能体会其中的嬉笑怒骂。
二、分析内在联系。这种方法就是用“形态”来看待事物。不只关注要素本身,还要着眼于要素之间的关系。比如谈到冬奥会时,最引人关注的就是顶级运动员之间的比拼和较量。可是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关注震撼的开幕式、冬奥会对举办国的影响,甚至包括舌尖上的冬奥会,都是十分值得了解的。这些丰富多元的因素,彼此支撑,共同构成了冬奥会。
如果能够灵活运用这两种思维训练法,经过积累,对常识性的东西有了更深的认识,那么无论在怎样的场合,也不至于无话可说。
日本作家大前研一在他的《思考的技术》一书中对说话的要点强调:不是“自己想说的顺序”,而是“对方能理解的顺序”。
那么,我们如何能有效地训练自己,让自己妙语连珠呢?
日本知名沟通大师斋藤孝在他的著作《开口就能说重点》一书中,提出了“说重点,一分钟就够”的观点。给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一、提升信息概括能力。
用三色笔标注不同的内容,然后用秒表计时,概括文章大意,一分钟内完成。
二、自言自语训练。
拿一篇文章进行概括练习,用手机录音。反复查看效果。
三、建立你和听众的连接。
尝试减少认知偏差,增进沟通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