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到有人悄悄说:这是你动了凡心的地方了,这是你永远不及的梦。”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也许是沙漠太多情,无时无刻不在呼唤那此去经年的孩子、那传奇的女子,遥远的撒哈拉呜咽着飘下茫茫白雪,伤心到天寒地冻。
那梦中的女子哟,你可还记得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那梦中的女子哟,你可还记得尼日利亚的丛林,加纳利的海滩?
那梦中的女子哟,你可还记得撒哈拉的朋友,和他们的笑脸?
那梦中的女子哟,你可还记得那位叫荷西的男子,和多年前西班牙飘雪的冬天?
那梦中的女子哟,你是否还在思索一只鸟为什么会飞,一朵花为什么会开?
那梦中的女子哟,你是否还赤着脚在天地间流浪,从一个远方到另一个远方?
叹她念她惊她赞她,她是天边那一抹斜阳,是琴键上那一段乐章,是诗人笔下自由的吉普赛女郎。她是蓝天,是白云,是星辰,是月光,是那水天相接的地方,是地也老天也荒。
三毛,浪迹天涯的奇女子,多少人永远不及的梦。
三毛原名陈懋平,因为学不会写“懋”字而自作主张改名为陈平,1943年生于重庆。后随父母移居台湾。
但凡天才,大都从小会做出点儿异于常人的事情,三毛也不例外。
年少的三毛并不是大家眼里让人放心的好学生,她常常做一些稀奇古怪的行为、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这让老师很不喜欢。
比如一次课堂上老师布置下一片作文,并说明尽量写理想。写完之后老师喊三毛站起来读作文,谁知她刚念没多久老师就顺手丢过来一只黑板擦,因为三毛的梦想是“做一个捡破烂的人”。
小小年纪不学好竟然想当一个捡破烂的,这还得了?对得起父母吗?老师大怒,要求她重写。
于是她又写道:“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夏天卖冰棍,冬天卖烤红薯的街头小贩……”作文第二次缴上去,结果当然是一个大大的红叉,打回来,再次重写!
这次她终于写道:“我长大要做医生,拯救天下万民……”老师看了自然十分感动,毫不犹豫大手一挥便批了个甲。
在老师眼里,三毛是不太服从管教又有些懒散的孩子。
念了中学的三毛数学成绩差的一塌糊涂,有段时间她下定决心认真学习,结果几次小考数学都得了满分。但这样的成绩不仅没有得到老师的赞扬反而招来了质疑。老师认为,凭借三毛以往的表现,这样好的成绩一定是通过非正常手段获得的。
老师气势汹汹前来兴师问罪,质疑她是不是在考试中作弊。三毛仰着一张怒气冲冲的脸直直盯着老师道:“作弊,在我的品格上来说,是不可能的,就算你是我的老师,也不能这样侮辱我。”
那位老师也许是被“为人师者”的高高在上架得下不来台,所以便用了阴险的方法报复三毛。她决定为三毛进行一次单独的考试,试卷上是三毛从未见过的方程式。
毫无疑问,考试结果大大的零分。
每个人生命中大都有无法忘怀不能原谅的疼,三毛也有。
老师的这次羞辱成了三毛一生中不能提及的伤,每每想起便痛彻心扉。
“在全班同学面前,这位数学老师,拿着蘸着饱饱墨汁的毛笔,叫我立正,站在她画在地下的粉笔圈里,笑吟吟恶毒无比地说‘你爱吃鸭蛋,老师给你两个大鸭蛋’,在我的脸上,她用墨汁在我眼眶四周涂了两个大圆饼,因为墨汁太多了,它们流下来,顺着我紧紧抿着的嘴唇,渗到嘴巴里去……”这名老师还命令她转过身去接受全班同学的嘲笑并且沿着走廊走一圈。那位老师或许不知道,因为她的一己之私,这位名叫三毛的学生经受了多大的苦难。
从此之后三毛试探着敞开的心扉便彻底关上了,去学校念书成了她的噩梦。她每天不声不响照常起床、吃饭、上学,可离学校门口越近越紧张,有几次恐惧到差点晕倒在地。
学校成了让她感到害怕的牢笼,里面囚禁着她那自由年少的心。
所以三毛选择了逃,逃去书店,逃去坟场。
三毛极喜欢坟场——这是一个旁人难以理解的特殊癖好。
也可能是天命如此,坟场对于三毛来说有极强的吸引力,不但不会让她感到害怕,反而让她觉得平静又安全。她从来喜欢在坟场待着,一待便忘了时间。
自这件事之后三毛便对学校产生了极强的抗拒情绪,于是逃课就成了家常便饭。三毛通常会在坟场静静看书,或者玩耍散步。为了掩人耳目她也会在学校出现一下下,然后再逃学几天,直到东窗事发学校给她父亲去了一份公函。
无奈父亲为女儿办理了休学手续,自此三毛成天在家里晃来晃去,家人看着她也不免唉声叹气。
转眼间到了第二年开学时间,在家人的劝说下三毛又一次回到了学校,可没坚持多久这次返校就以失败告终。
终究还是过不了心理那一关。
一纸休学文书让三毛再次重归自由,但天空却并没有因此变得晴朗。
如果说之前的三毛仅仅是因着年少的孤寂或者自我封闭,那么这次的三毛彻底迎来了青春期的黑暗色--她变得狂躁阴鸷且充满戾气。
比如她开始喜欢用开水浇花,比如在一次与堂弟争吵的过程中抓起一把钢梳子插进堂弟的脸,再比如她让父亲将卧室所有窗户上面都加上铁栏杆又在门上焊上铁锁。
此时的三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之中,挣不脱,逃不过,脆弱敏感焦躁不安。
三毛又一次去了坟场,只是这次她的目的地是死亡。
三毛人生中第一次割了腕。
离开人世对于三毛来说似乎从来都只是一道不需要勇气的选择题,就像选择活着一样普通。结束生命于她并不是可怖的事情,而是回归另一种幸福。
好在苍天有眼,路过的好心人救下了三毛。她没能离开这看不到一丝希望的人间,却让父母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伤心欲绝。
三毛成了家中易碎的玻璃,父母小心翼翼呵护着这个没让人省过心的女儿,唯恐她再次选择结束生命。
父亲想尽了办法试图让三毛开心起来,直到看见女儿对画画感兴趣,直到遇见顾福生老师。
顾先生是一名才华横溢的画家。
三毛不止一次在书中感谢顾老师,因为他,改变了一个年轻人的命运。
后来的三毛渐渐开朗起来,她生命中那些被压制着的光彩和快乐终于重见天日。
再后来青春萌动的三毛爱过人,爱错人,然后带着一颗支离破碎的心去了欧洲。
“在这城市里,我相信一定会有那么一个人,和我想着相同的事情,怀着相似的频率,在某站寂寞的出口,安排好了与我相遇。”
故事发生在西班牙的圣诞夜,三毛遇见荷西的那一刻,天使降临。
像是有前世的召唤一样,荷西认定了三毛就是那个与自己一生相依的人。
你我初遇,一眼万年。
很快荷西便向三毛求婚了。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里,年仅十八岁的荷西无比认真地让三毛等他六年,四年大学两年服兵役之后,他们结婚。
“马德里是很少下雪的,但就在那个夜里,天下起了雪来。”
彼时的三毛心伤尚未痊愈不敢轻许诺言,任由荷西消失在茫茫夜色里。
像所有的命中注定一样,该在一起的人任凭岁月兜兜转转,最终总会相遇。
这次的三毛没有拒绝命运的馈赠,她牢牢将幸福攥在了手里,许给荷西婚姻的誓言。
之后的岁月像被浸在蜜罐里,三毛终于去了梦寐以求的撒哈拉,那是她前世的故乡,同她一起的,还有爱人荷西。
三毛用最勇敢的心和最自由的灵魂将在撒哈拉的日子过成了一幅幅画卷、一章章诗篇。
那无垠的大漠,流动的黄沙,炙热的骄阳,亘古的永恒。沙漠是空,是远,是贫穷,是富有,是脆弱,是坚强,是狂躁,是温柔,是风声鹤唳,是喃喃低语,是触手可及,是镜花水月,是开天辟地的原始,是光辉灿烂的文明。沙漠是哭泣的骆驼,是唱歌的稻草人,是房前的花园,是路边的帐篷,是友人的善良,是恋人的笑脸,是远处的大海,是世界尽头的朝霞满天。
何其有幸这世间一位叫三毛的女子,因着她的真心,将原本送给自己的故事讲给我们听。
一时间,梦中的撒哈拉在三毛笔下绽放成花海。
最动人莫过于手里牵着爱情、脚下追着梦,幸运如三毛,终于活成了无数人心目中向往的样子。
怎奈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许是人间不许童话太长久,所以当幸福最是完美时常常戛然而止。
荷西因一次意外离开人世。
三毛是有预感的,只不过猜错了对象。
在荷西离世前的一段时间里三毛总是无法抑制地心慌意乱,比如突如其来的胸闷,比如毫无缘由的哭泣,比如无以名状的悲伤,比如夜夜缠着她的噩梦,梦醒后泪满颊,她知道是有大苦难要来了。
三毛一直以为离开的会是自己,所以她背着荷西悄悄去公证人处写了遗嘱,所以她发了疯似的推醒在睡梦中的荷西跟他说“我爱你”,所以她无比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恨不得时时刻刻跟荷西黏在一起。
荷西看着反常的三毛不敢说什么,只说这美丽的岛不适合她,赶快做完第一期工程便不再续约。
然而那一年,他们没有过完秋天。
三毛该是发了疯的,她一遍遍呼唤荷西回来、一遍遍亲吻抚摸那刻有荷西名字的十字架,可任凭她泣干泪水恸穿天地,荷西再也回不来了。
失了荷西的三毛是真真失了半个自己,一瞬间没了魂魄。父母无时无刻不陪在女儿身边,和着无限的悲痛看她疯癫看她花落。
三毛曾说过这世上有三个人是她生的力量源泉:父亲、母亲、荷西,也幸亏当时有父母在身边才让她在关键时刻没有失去活下去的勇气。丈夫已逝,对于今后的三毛来说,父母在哪里,家便哪里了。
处理好后事三毛回到台湾,在外漂泊多年的游子终于又得以与家人团聚。
此后三毛进入了人生的另一阶段,写作、当老师、演讲、继续流浪。
1981年在《联合报》的赞助下三毛前往中南美各国,足迹遍布于那片热情又古老的土地上,游记《万水千山走遍》纪录了她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大陆探亲,阔别大陆几十年的三毛终于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乡,祭拜祖先拜谒陈家祠堂。
1988年在第二次重回大陆之前,三毛专门给著名漫画家张乐平老先生去了一封信感谢老先生的《三毛流浪记》给了她一个美好的童年,也因为这本书,她长大后才以“三毛”为笔名开始写作。彼时已年近八十岁高龄的张老先生收到来信很是激动,画了一幅流浪儿的画像作为给三毛的回信。一来二去,两位作家渐渐熟络起来,最终跨越时间跨越空间来到了彼此面前。
1989年三毛第二次到大陆旅行专门去上海拜访了张乐平老先生,在她看见张老先生的一瞬间便泣不成声,他们的缘分,在前世便已注定。
三毛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而后因着那远方的歌谣去了西北。她曾在月牙泉边驻足,也曾在敦煌莫高窟里接受神的指引。大西北凛冽的风化开了她的忧愁,温柔了她的心。
后来一个比三毛大三十岁的男人出现在了她的生命里,这个人便是大名鼎鼎的音乐家王洛宾。
有人说三毛跟王洛宾之间是爱情。两个人都才华横溢都柔情浪漫,遥远的相似性让两位艺术家之间产生爱情再理所当然不过了,况且还有书信为证,比如三毛在信中写道:“这份情不是偶然,是天命…闭上眼全是你的影子…你无法要求我不爱你,在这一点上我是自由的…”,比如王洛宾在信中写道:“萧伯纳那柄破旧的阳伞,已经失去了伞的作用,他出门带着它,只能当作拐杖用,我就像萧伯纳那柄破旧的阳伞。”三毛回信道:“你好残忍,让我失去了生活的拐杖”。浪漫主义者将两人之间感情的遗憾称为“最美的错过”,不胜唏嘘。
也有人说三毛跟王洛宾之间不是爱情,而是艺术上的情感共鸣。艺术家大都博爱。
比如爱一朵花,爱一片云,爱一场秋雨,爱一季夏天,爱一个孩童的哭泣,爱一位老人的叹息。
博爱如三毛,对王洛宾大概有才华上的敬仰之情、艺术上的惺惺相惜、人格魅力上的折服,最不是男女之爱。
还有人说三毛跟王洛宾之间相处的并不愉快,那些流传在外的传说只不过是人们一厢情愿的妄想罢了。
他们之间到底有怎样的纠葛,恐怕看官们各有判断。只是斯人已逝,唯有叹息。
风一样的女子又一次回到了台湾。
生命痛就痛在无法预料,不久前还满是笑颜的女子这一刻却唱出了离歌。
1991年1月4日,三毛在台北荣民总医院去世,享年48岁。
不知是因为创作的辛劳还是电影《滚滚红尘》带来的非议,身心具疲的三毛病倒了。这原本是个很小的手术,术后稍作休息便可出院。
大概是觉得尘缘已了,三毛,这位流浪了大半生的女子,还是选择了离开人世。
不知是灾难亦或者礼物,命运赋予了三毛一种不惧生死的灵,比如她喜欢坟场,比如她能感应到神的旨意,比如她相信生命有肉体和灵魂两种形式,再比如她将死亡视为一种幸福的归宿。
归于天,归于地,归于无,对于她来讲,不过是生命的另一种延续罢了。
三毛,这浪迹天涯的奇女子,这撒哈拉的孩子,终是远离了滚滚红尘,乘风归去。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如果有来生,要化成一阵风,一瞬间也能成为永恒。如果有来生,要做一只鸟,飞越永恒。如果有来生,希望每次相遇,都能化为永恒。”
如果有来生,愿你仍是那个叫三毛的女子,爱你想爱的人,去你想去的地方。
如果有来生,愿你仍像今世这般自由,自由地流浪,自由地去那遥远的他乡。
如果有来生,愿你仍旧如此这般多情,多情到山川在哭泣,脚下的土地都为你绽放。
那远方的撒哈拉哟,你是否在等一个离别多年的孩子?在等她穿越时空与你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