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罗用很大的篇幅讲说他有关衣食住行的主张,简而言之,即简约的生活。梭罗总结说:“真正的文明人是阅世更深、智慧更足的野蛮人。”我猜测并且较为相信,或仅有十之二三的文明人服膺梭罗的主张,且在这服膺里头又会有十之八九的聪明人好而不往,许也不行。
目前,我觉得自己属于那十之二三的一类,同时属于那十之八九。我也不甚明白,究竟是怎样的原因真切地阻止我效仿梭罗式的生活。望而却步。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我觉得自己仿如冉求,自觉力不足也。力不足,惧怯也。惧怯,志不坚笃也。我曾说,人——包括我——惯于群众而居,亦有因怯惧而“抱团取暖”之意。小人比而不周,从这个意义上说,周遭绝多数人皆是“小人”。我门一面因“比”而生怨妒,察觉那是我们不安不乐之一缘由;一面我们又何尝不在取利于“比”,只有在比较中,方才令我们稍安。一面我们试图标新立异,竭力让自己生出鹤立鸡群的荣耀骄矜;一面我们又自喜泯于众人,吾苦众人亦苦,吾怨众人皆怨,这种平等的没差别不另类的感觉让我门觉得安全也多宽慰。我有时想,一个人该有多大的毅力,多大的勇气像斯特里克兰一样为了绘画的理想,甘愿自我放逐。或许,我们承认自己的普通,亦就在潜意识里选择普通的选择。
显然,梭罗力主一种以精神为主导的生活。这亦是我趋好向念的理想。但世间哪有什么净土。首阳山里的野菜可以饿死人,瓢饮的颜回早夭。大众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愚昧表征,同样的,大众行为亦具有智慧的表征。我们智慧的看到,并非所有人皆有伯夷叔齐的原则,并非所有人皆能寻得孔颜之乐。你箪食瓢饮居陋巷,却也是人不堪其忧,那岂不愚蠢?男人嘲笑女人,一会说要,一会不要;一会欲买,一会不订,好像总是生活犹豫与摇摆之中。其实,女人也好,男人也罢,只要没颜回这样的信仰与笃信,谁不摇摆,谁不犹豫?不然何以读《围城》,说怎的就“这山望着那山高”。犹豫才是人的普通,如此方说选择的价值。但我也说,即便吾等不从梭罗,梭罗之于吾等仍有其鉴借的价值。我曾与孩子言:世上事,断非仅是零与一百。在零与一百之间实有无尽的刻度。趋向哪一种方向,即便不达,亦是选择,亦是区分,亦有意义。
梭罗的话有深意,吾尚不能尽说其详;却也存有简单的认知,所谓阅世更深,智慧更足,自然在说人之精神,人之灵魂,人之生命,而所谓精神、灵魂、生活之基础亦不过当先一个“知”字。只是对于趋向于梭罗反面的那十之七八的人来说,他们所笃信之“知”,所认定的生命的意义自与我大不相同。梭罗所思考的,今之人类较之野蛮,阅世可谓进步亦可谓止步抑或退步?吾以为,便说便承认所谓进步,其幅度亦定非众民所想那般巨大,似无可疑也。今日之世,一晃火车变为高铁,一晃帆舟变身巨轮,真可谓世事沧桑巨变。吾等自没如颜回一般所居陋巷(当然,不少人仍居无定所),但我们难道不仍是“人不堪其忧”?作为普通生民,我们今之愁苦忧烦是比昨日少还是比之昨日多?我们真就很轻松么?火车的速度提升了十数倍乃至百倍不止,轮船的吨位较之以往亦提升百倍千倍不止,然而吾等之忧虑愁闷难道确然成比例下降?幅度又是几分?
梭罗说,人为何自出生始便辛劳一生在为自己挖掘坟墓?吾等为何于物欲之上仍奢物欲?十双鞋远远不足,数十包尚嫌不满,穷尽白头,终欲换得怎样?认识到豪车定比箱货好,爱马仕就比面包香,十万元大于一万元,二十双鞋自然比一二双富足,这等认识便是数千年文明的结晶?便是阅世更深,智慧更足?吾等这些安坐于文明之位,自诩文明之人,就这等见识?在梭罗看来,具有此等见识的人实比那袒胸露乳的野蛮人还有愚蠢;具有此等见识以为智以为佳以为此乃文明、生活、生命之真谛者更是愚蠢。真是愈笃信愈愚蠢,反那似若尼奥一般常常怀疑哪里出了问题的这般,竟然明锐。其世事可不谬而笑乎?
最后,则必得回答这样一个带有东方性的问题。即在吾等看来,吾之损耗生命乃更为后代之甘愿牺牲。此吾国之传统文化乃至使命使然。事实上,梭罗就此亦有所答,但我觉得因老先生毕竟生长异域,尚不能透彻明了东方为人父母之焦虑现实。吾半生已过,似不能有再多实践。但照我看来,牺牲父母亲情之陪伴,参与万民之残酷竞争,致子女日日累倒于课业仍嫌不足,其所收获之成功概率究竟能有多少?吾虽未调查,倒猜概率不大。于此这样一个互联互通之世界,若舍“文明”拥塞而置身荒野,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经风浪,历骇涛,其所失败之概率几何?吾未知也,倒猜概率亦也不似通常想见那般为大吧。
总之,梭罗之《瓦尔登湖》不在为我们提供一种选择,更多当助于提供我们一种思考的路向。宜读,更宜于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