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晚从图书馆回来路过广场的时候,正在举行校毕业晚会。本来当时饥肠辘辘,迫切想吃一碗馄饨,二餐15号窗口,最好是点一个大份的,然而灯光下那个翩翩起舞的女孩还是给了我驻足的借口,后来一站两个多小时,一直到落幕。
交相辉映的灯光下,每个人都在以最饱满的热情去诠释青春的别离。领舞的小姑娘完美的空中一字马引得全场惊呼,旁边的一个女生指着台上讲话的那个高个子男生,正一脸骄傲的向旁边的人介绍着那是她们院的优秀毕业生。前面戴眼镜的男生举起手机拍照时正好挡住了我全部的视线……
场地不是很好,视线也不是最佳,脑子里许许多多压抑的情绪在那一刻却是相当的清晰。
校园里肆意挑拨人心弦的横幅写着“以后再也没有11点的门禁了,但要记得早点回家”、“愿千帆过尽,归来仍是少年”;手机通知里闪烁着的新消息提醒同学们最近不要和大四同学发生争执因为他们情绪躁动;跑步回来一路都是学长学姐摆的路边摊,风扇5元一个资料书2元一本,加起来的钱可能还不够回去的路费;图书馆进门的大屏幕不知几时也从八字校训改成了欢迎校友回归……
02
六月,注定是一个伤感又多情的离别季。各色的学士服穿梭在校园里,寻找一个最合适的标志性建筑物好留下自己曾经来过的身影。每次看见一群人欢呼着把学士帽扔向天空的一瞬间,总是莫名的眼角湿润。这不是我的六月也不是我的毕业,可谁又能说这不是两年之后的自己呢。
人总是会在别人的故事里留着自己的眼泪,直到很多年后再去回想,才明白真正哭的不过是未来同样剧情的自己。
时间是最精明的偷盗者,我们丢了一切却始终难以自知。每日睡眠充足三餐依旧,一成不变的生活平静的让人快要忘记了时间的流走。如果不是目送着一届又一届的身影来来去去,我可能永远也意识不到自己是一个大学生活过半的准大三学生。准确来说,是已经过去三分之二、大半个身体已经游离在社会,该为自己的养家糊口忧心的年纪。
很难想象,两年以后的自己告别为之奋斗了近20年的学生身份时是什么样的光景。学生,这普通的两个字,这简单的身份,让我安逸享受了很多很多年,始终活在父母的庇佑、教室的遮阳伞下,不知道努力活得像个大人一样有多难。
03
不得不承认,食堂和厕所是两个最容易听遍人生百态的地方。
中午吃饭的时候,坐在我旁边的两个女生应该是大四学姐无疑。两个人计划着晚上去吃一餐三楼的砂锅面,想在离校前把最好吃的挨个儿吃个遍。
我不是故意去听,只是从她们断断续续的对话里了解到目前的处境。
一个女生说自己的一个室友已经去了北京工作,租的一间很小的房子都要6000块一个月。在群里哭诉着,突然觉得自己以前抱怨的“破寝室”是多么幸福,1100块一年有空调有热水有暖气,想吃什么出门就有便宜种类又多的食堂。
另外的两个室友,一个去了梦想的成都,一个回了湖南老家,自己答完辩后不知道回家还是留在这里上班。曾经欢聚在一间小小的寝室的四个人,如今和不曾认识时一样,转眼各奔东西。
每个人都在时间的齿轮上按部就班的走着,却又对下一个所要经历的瞬间充满本能的恐惧。就像那两个女生在忧虑着毕业之后的工作,旁边的我在思考着如何高效利用剩下的这一年在校时间,而路上讨论着考试没有答出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学弟学妹大概在暗暗担心自己的宏观经济学会不会挂科。
04
其实谁的毕业季都一样,我们都是在用自己现存的方式费力的成长。只是对于即将告别学校的人来讲,毕业是成长之路上一个铿锵有力的标记,将未来和现在清晰的分割开来。
在此之前,所有的铺垫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员:我们每一次考试前的腥风血雨,每一次上台前的忐忑不安,每一次呼喊每一次跳跃每一次夜深人静的独自呢喃……都将作为一串串小小的印记铺垫成最后的分割线。
也许两年以后,即使做不了聚光灯下那个汇集了所有人目光的佼佼者,自己肯定也会是在观众席里听着别人的毕业致辞内心澎湃的一员。
不知那时自己是否还记得那年看着别人离开时的沉重,是否实现曾经信誓旦旦给自己定下的目标。
含泪挥手时才发现四年不过匆匆一瞬间,很多的人还不曾熟识很多的路还不曾并肩而行,教室黑板上老师提出的问题忘记了查阅资料还没有弄明白……
很多很多的事都不想在说再见时才蓦然回首只剩满目怆然,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者一样哀婉叹息。要想在自己毕业时走的潇洒赢的坦荡,至少该在还有时间和精力的时候苦点累点拼的竭尽全力一点。
以上,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