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人的小我扑过来时,不要给予回应,这是化解人类集体小我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新世界》)
如果把别人的小我当作是针对自己的,那么同时也就陷入了自己的小我中。小我不是针对个人的,是集体无意识,是面向所有人的。愤怒、怨怼的情绪正是可以喂养小我,令它壮大的力量。而不予反应、看穿、宽恕则令小我彻底失去了生存的空间。
在生活中,我们常遇到这样的情形,当别人很生气的对我们怒吼甚至咆哮时,如果我们不予理睬,视若无睹,则对方往往会出现两种反应。一种是更被激怒了,眼珠都要爆出来,青筋乍现。另一种则是会软下来,完全没了气力。
在我看来,前者是小我故用的伎俩,当我们完全被小我操控又没有觉察的能力时,对这一切都是盲目的、是不自制的、是不自知的。尤其暴怒,原本有意识的部分在当下都变成盲点。至于后者,很显然,小我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就会变弱,但对它而言这当然远远不是结局,所以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觉察,看它还欲生起什么浪来。
埃克哈特·托尔在《新世界》里说:“你最大的保护,就是保护意识临在的状态。不予反应不是示弱,反而是显强。当你看穿了小我,就能够直视到每个人内在都具有的本质――健全的心态。”
然而,我们常常看到的现象是,若我们对脾气正在正在长起来的人不予理睬、冷落、忽视的话,对方不仅不会感受到我们正在宽恕,而且会解读为不被放在眼里的无价值感或不被尊重,这样一来他们更怒了。由此,我认为,宽恕必然带着爱,他人感受到了宽恕的力量,是因为他们先接收到了爱的能量。如果他人感受不到带着爱的宽恕,反而误解为受到威胁,那样只会适得其反。
在这种情况下,智慧的指引不是冷落,而是冷却,是软化。
这令我想起了我的母亲。母亲的温柔是爱的化现,也是融解怒气的工具。再大的怒气在母亲的温柔面前,也会瞬间化成绕指柔。我想,那是因为母亲的温柔是发自内心的,是爱的修养,是温暖的。当小我遇到大爱时,就臣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