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恰逢艾米下本部急诊二线,迎来久违的完整假期,我们一起来到南戴河,到天边,去继承离京最近的大海。
旺季的阿那亚,内部住宿价格不菲,动辄两三千,且人满为患,难得清静。
我们避开人潮涌动的寂静处,在蔚蓝海岸周边寻得一处居所,离浴场不过五分钟步程。
初到北戴河火车站,有几分时空穿梭的恍惚。如同曾经的北京西站,那时城市建设开发还未扩张至站区,因此站域空间呈现出城乡结合的景象。打车向南,沿途风景满屏翠绿,偶尔穿越城镇,基本上是县城风貌,谈不上发达却令人心生亲切感。
从住处向东出发,不一会就能望见一片蓝中透绿的海。一杯澜浴场的开发程度不高,多数游人集中在驿站附近,大片海岸呈现留白的浪漫。沿着岸线一路向南,不远处巨大的人造岛屿跃入眼帘。名为葡萄岛,但当地的司机师傅却似乎从未听闻,可见也是近期才稍具规模的旅游场所,绝非为本地人服务。
葡萄岛的特色是海上运动,桨板、皮划艇、帆船,基本可以满足内陆居民的初体验需求。我和艾米租了条双人皮划艇,教练简单讲了下动作要领 ,就放手让我们去乘风破浪。海边的浪潮远比想象中来的汹涌,倘若令浪涌直推船身,很容易遭遇搁浅。正确的打开方式是迎浪而上,令船头与海浪扑来的方向相遇。在人生的汪洋乘风破浪,有时强过自作聪明的掉头逃亡。
第二天,抵达阿那亚,取名自梵语“阿兰若”,意为“人间寂静处,找回本我之地”。名为寂静,旺季却属实喧嚣。作为非内部业主及酒店住户的外来访客,进入园区这第一步就颇费周章。漫步园区,很有几分欧洲小镇的风情,无论是建筑样式还是配套设施都与园外大相径庭,透露着一股小资劲儿。
阿那亚的演化之路,离不开背后的操盘手——马寅。在2013年的地产变局中,阿那亚所在的地产项目曾经一度难觅方向。从传统的房地产快钱模式转向文旅地产的慢钱模式绝非易事,其成功的根本或许在于对具有消费能力的群体需求的精准把握。既有物质上的需求,也有精神上的向往。
在人潮熙攘的阿那亚礼堂,我和艾米瞅准时机,翻越拥挤,登上天际。日间的孤独图书馆或许是离孤独最遥远的地方。不只因其汹涌的人浪,更因绝大多数访客到此的目的并非读书。无人阅读的图书馆,何其孤独!我们不愿再重复寻觅拍照间隙的捉迷藏,机会稍纵即逝。在沙滩漫步,穿上提前备好的袜鞋,脚底的触感温暖而扎实,沙砾经过机器的碾压,早已变得细腻柔和,没了刺脚的锋利。与住所附近的免费沙滩相比,这片沙滩明显品质更高,虽说对于非住户散发着些许生人勿近的清冷。
日落后的图书馆,逐渐回归其孤独本色,矗立在礼堂的不远处,静静凝望着深邃如墨的夜之海。
阿那亚的本地化特征已被尽数抹去,其运作手段之高明足以令访客陷入短暂的梦。而访客来自五湖四海,以京城为主,唯独少了些本地人的参与。其好处是为当地居民创造了就业机会,无论是园区运营管理、餐饮娱乐配套还是园区外的网约车出行服务。
阿那亚绝非孤例,蔚蓝海岸、葡萄岛或许正是十年前的阿那亚。
南戴河与北戴河的开发策略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为游客们带来了更多元可选的消费体验,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地区的均衡、充分发展。从北戴河站周边到阿那亚与蔚蓝海岸,那种从城建形式到生活方式的全方位割裂感,是作为规划从业者无法视而不见的。
能够感知到的是,在开发过程中,地区的收益捕获与博弈能力不会很强,这意味着绝大部分的开发利润由企业获得,地区只能稍稍分一杯稀薄的肉羹。于是,地区也很难通过转移支付的手段通过不断扩张开发来消除开发中的负外部性——发展机会的不公平以及本地化特征的消弭。
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在忽视公平性危机时,往往很难通过继续发展来解决。
寂静处的阶层分异,或许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