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次看到有教人应该怎么充分利用大学时光的文章,都有一票人在底下回复:“说的太对了!可惜我明白的太晚了,如果早点知道这些就好了!”
这让我想起我大四的时候,李开复来母校做演讲。
隔壁宿舍的同学去听了,听完一个劲地嗟叹:“原来大学生活可以那样过!可惜我都大四了!早一点听到这个讲座就好了!”
而时光再往前推进一点,在刚迈入大三的时候,有一个考研成功的学姐,就曾强烈推荐我们去看看李开复的某本书。
学姐说,她在大二的时候看了这本书,对她影响超级大!让她迅速确立了自己接下来的学业和人生的规划。
可惜,我们并没有一个人把学姐的话听进去。
短暂的鸡汤过后,该睡懒觉睡懒觉,该看韩剧看韩剧,该逛街逛街,就是没有一个人想要改变那种懒散的生活。
甚至没有人要去买那本备受学姐推崇的书。
其实如果大三开始改变,最后的结果也一定不会很差。至少,一年后去听李开复的讲座,不会感慨自己浪掷光阴,而会说,“我去年开始照做,我确实变得更好了。”
所以说那些“早点明白这些就好了”其实根本没用,除非在几年后的现在中,受挫的自己穿越回大学。否则,即使你在大一就听到这些忠告,你也依然不会改变。
-2-
那么,一进大学就与他人不同的人,是怎样的呢?
我的高中学长F君,高中时是学霸级别的。高考那年不幸失利,进了省内一家二本学校。
有那么一段时间,他甚至不愿意告诉我们他母校的名字。我能想到,对于骄傲的他来说,去上那个学校时,该有多么郁郁寡欢。
于是他还没进大学就笃定了一个信念,四年后一定要通过考研体面的离开。
在那个身处僻壤破破烂烂的学校里,他的确是个异类。
一进校门,他就以突出的表现成为班长。在周围一片吃饭睡觉谈恋爱打游戏的校风之下,他丝毫不受影响,依旧保持着学霸的作风。
每年都拿最高奖学金自不用说,大四时,放弃了本校递过来的保研的橄榄枝(各种奖学金学费减免有没有!),一举以笔试面试双双第一的成绩,考入了他理想中的名校。
要知道,笔试面试第一的成绩,连那个院校的本校生都很难做到。
现在,F学长也早已以优异成绩从名校毕业,去了一线城市,做他自己喜欢的工作去了。
F学长并没有时间听什么鸡汤鸡血,因为他本人就是一碗行走的鸡汤,一针随时自补的鸡血。
他接受自己的在高考中的失利,并把这种受挫的感觉转化为动力。
他很清楚自己要走的路,这种坚定自于内心的不满,而不是别人告诉他“你需要这样过大学生活”。
-3-
去年在上海认识了90后阿K,彼时,他是某风投集团的精英,就是无数创业者想跪舔的投资人。
阿K的读书经历很有趣。如果不是他穿着消毒衣,举着手术刀的照片为证,我怎么都想不到眼前这个金融界的新贵,本科竟然读的医学。
是的。阿K本科在上海一家顶级院校的医学院读外科。研究生跨界去英国念了金融,回来因为有医学背景和金融的双重身份,成为了金融精英,负责生物医疗领域的风险投资。
我问他,你怎么想到要去转行的?
他直言不讳的说,家中有一个比他大几岁的姐姐,读书时就念的金融,毕业后去了香港投行,薪水很高,生活很有品质。那种精英阶层的生活,深深吸引了他。
加上本科在医院实习,目睹了国内医患矛盾高,医生工作强度大、但收入却很低等现实情况,他觉得,能当医生的,更多的是情怀而不是现实的选择。
权衡之下,他就走了和姐姐一样的金融道路。
所以能影响阿K做出跟身边人不一样选择的,也并不是所谓的鸡汤。而是他身边有一个真真实实的,他足以信赖的人,影响着他的三观。
这种耳濡目染的力量,怕是多过任何一篇鸡汤文,一个鸡血讲座带来的震撼。
-4-
你当真以为你早点听说这些道理,你就能不睡懒觉,不刷韩剧,不玩游戏,你就能洗心革面,成为学霸吗?
你想多了。
你的人生,并不会因为几句鸡汤金句而变得更好。因为,在大学里高度自律的人,从来都是目标明确,内心坚定的。
他们的决心与坚持,来自于他们的三观。或者说,格局。
而格局来自于哪里呢?
来自于他们对现状的不满,对未来的不安。来自于他们已经知道有更好的路和更好的选择。来自于他们身边有更高级的人,做出的正面榜样和指点。
当你还在迷茫的时候,他们早已有了一个清晰的规划,并且向着这个目标稳步前进了。
没有经历过强烈的不满,没有看到可以触摸的未来,没有强烈改变的动机,
这些鸡汤鸡血,即使灌下去了,在体内打个圈,不到24小时也就变成废物排出体外了。
所以,别说那些“早点听到这些就好了”,与其懊恼虚掷的时光,不如仔细想一想,自己为何要改变。
毕竟,能决定你迈出改变这一步的,从来都是来自你内心的强烈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