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写信给我提问,
和同事朋友,亲戚相处的过程中,总觉得自己没话可说,常常话题到我这里就结束了,有时候想到关心的话,不知道怎么开口,没有非常亲近的朋友,联系的比较少,在众人眼里都没有什么存在感,常常觉得孤单。心里有很多话要说,没人可以说,这样的问题,我几乎每天都可以收到。
要解决这样的问题,看上去很容易,比如他说,有时候想到关心的话,不知道怎么开口,作为外人,你会觉得直接开口啊,这有什么难的?他说,没有朋友,找不到人说话,你觉得你真想找人说话,去找啊,约出来吃饭啊!我替他着急,但是对他来讲真的很难,他说:你不懂,我真的是没办法开口。
你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
我们每个人的脑海里都有一些关于做不到的想法,比如工作中每次有一些新的挑战,总觉得自己肯定不行,往后退。看着身边能够积极进取的人,很羡慕。可是到我身上我就会说我做不到,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
那么挡在“做不到”和“能做到”之间的那堵墙,到底在哪儿呢?他真的是能力的问题或者天赋的问题吗?不是。这堵墙其实就是我们的头脑里,为了推倒这堵墙,你需要掌握一个思维思维工具,这个工具是一句六字真言:叫做想法,只是想法。
我们上一期提到了认知三角,我们说。头脑中的想法对我们每个人的行为。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其中最常见的想法叫做自动化思维。
自动化思维其实就是头脑中随时随地会产生的想法,有时候它是声音,有时候它是画面,当你听到这里的时候,你可能会想到底什么意思啊?我还是不太理解,你头脑里的这个声音,就是这一刻你的自动化思维。
为什么叫自动化思维呢?自动自动的意思有两层,一层说他是很快是自动触发的,另一层意思是说他是一个不自觉的判断,跳过了大脑的有意识的过程做出来的判断。
心理学家卡尼曼,把人的思维系统分为两个部分,一个较快系统,一个叫慢系统。你在网上看到一条弯弯的东西,你第一反应是一条蛇嘛,这个反应很快,它属于快系统,你第一时间就要躲开,紧接着你才开始观察他会不会动啊?具体长什么样子?然后你才发现他不是蛇,那是一段绳子,这个反应是后来出现的,它是一个理性判断的过程,属于慢系统,两种系统有各自的用处,快系统很快,但不准确,慢系统更准确,但是要花时间。当我们遇到危险,是我们优先使用快系统,帮助我们迅速反应,这是重要的求生本能,如果遇到什么东西都要慢慢看慢慢想,判断对了再做反应,这样的人。早就被狮子老虎吃掉了。
那么,自动化思维是属于快系统还是慢系统呢?
你一定猜到了,它属于快系统,速度快,但不准确。
但其实在我们头脑中,这么一个不准确的判断,经常变成我们的决策依据。你可能会想,我需要做出更理性的决策,我是不是就需要更准确的决策依据呢?是的。那就需要依靠慢系统,但是它太慢了,容易受自动化思维的干扰,设想一下,在你的大脑里有一个负责决策的办公室,里面有一个很聪明。但是慢性子的老人家总是慢吞吞的思考,在他身边还有一个急性子的年轻人,每一刻都忍不住跑来跑去打听四周发生了什么,时不时地他就说报告外面发生了事情,紧急状况!快点儿!我们现在就要处理。
但是他太着急了,看到的很多事情都不是真的。
如果这个老人家被年轻人催着走,立刻去做决定,他也有可能犯错误,如果他有经验的话,就会说慢一点,你给我的只是一个情报,不一定是真的,先冷静一下再做反应,这时候他们就有可能拿到更加全面的信息。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技能,有一些不着急的事情,我们要学会对自动化思维说慢一点,你给我的只是一个想法,不一定是真的。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前面的问题,有人说,我找不到朋友说话,你说那你去找啊,约个人出来吃个饭有什么难的,你知道他怎么说吗?他会说,大家都很忙,我找了人家也不会答应,就算答应,他也会觉得很奇怪,因为我跟他没那么熟之类的话。
注意,这就是自动化思维,相当于那个急性子的年轻人快速得出了结论,报告这条路走不通,这里全是问题,正常情况下应该有人说是吗?我们看一下是不是真的有问题?但这个年轻人特别厉害,他不停地喊,有问题!有问题!有问题!像个报警器一样。所以接决策办公室说好吧,看来是有问题,那我们就不要再走这条路了。
所以这个写信的人就放弃了主动联系别人的动作。
但是别忘了你是为什么放弃的,当你听到警报声的时候,他只是一个尖叫的声音而已。
我们因为这样的一个声音就放弃了,我们会不会值得再多想一想?
我曾参加过卡巴金老师的正念工作坊。有一天,他带我们做了一个拉伸肌肉的瑜伽姿势,让我们维持了一段时间的,很快我们就感觉到酸痛,没力气。
卡巴金老师问,如何?是不是坚持不下去了,大家都点点头。卡巴金老师说,这只是你头脑中的一个想法。
你头脑中的想法是:不行了,如果再不改变姿势,我的身体就要到极限了,但这不等于说事实上,你就不行了,别忘了,这只是你头脑当中的一个声音。
我还记得那一刻我的感受,我突然意识到,掌握了一些很不得了的东西。
对呀,我可以不理会这个声音,就维持现在的姿势,坚持一秒。然后再坚持一秒,再一秒。也许头脑里的声音会越来越暴躁,说不行了,真的撑不住了,那又怎样,那又怎么样,只要不理他,然后他说要死了,没事儿,你,你知道不会死。
就是不去理会那个自动化思维或者快系统的声音,让他随便怎么鬼吼,鬼吼,你就是不理,然后你会发现这个东西很弱的,除了会鬼吼之外,什么也做不了。这事后,你开始有慢系统工作了,你就可以多用一点时间,对那个被否定的方向,再想一想,做出理性的判断,一边听着“不行啦,坚持不住了”,这样的声音,一边说,“我听到了,这是一个想法”。
有研究发现,通过这种练习,很多人坚持一个动作的时间可以延长一倍以上。
试着不理会你快系统的声音,而是用慢系统重新想一想,这就叫做想法,只是想法,我们要去探索的的是更接近于现实真相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原来认为不可能的事,现在也可以变得有有迹可循。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上自动化思维的当,这个声音很急,很快,而且往往充满了感染力,跟别人打交道的时候,我这个声音说:完了,他不喜欢你。工作的时候,这个声音说:完了,你做不好,根本不是你能做的。炒股的时候,这个声音说:完了,跌了,你会陪到底裤都不剩,它们在你的脑子里横行霸道,大吼大叫,而负责做出理性判断的慢系统呢,被吓得六神无主,连反抗意识都没有,所以不管他的声音说什么,我们就只能接受什么。可是你想一想,有一天头脑里出现了一个声音说:“完了,你是超人!”那你就要把内裤穿在外面吗?
能多想一想的,就多想一想,我不是说,有自动化思维都应该忽略。如果遇到危险,需要尽快尽早的做出反应,哪怕有时候是错误的判断也没有关系,这时候,没有理性判断的时间,就应该跟着快系统走。
但很多时候,对于那些不紧急不危险的事,我们就不需要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了,最好给慢系统一点时间,尤其是那些不行、不可以、我做不到,他们就让我们放弃很多尝试,我知道他们是一些很逼真的想法,但是在逼真的想法也只是想法而已。
这一刻,我们要做的练习时,与自动化思维的声音共处。
第一步,想象一下你最近。最困难的事情是什么,去想最困最困难的那一个点,一个非常聚焦的点,它是什么呢?是你头脑里面的一个声音,例如我做不到,我开不了口,我真的没办法,这项工作我胜任不了。
第二步,把这个声音写下来,他很真实,没错,但它只是一个看上去像事实一样的想法,
第三步,试着对自己反复重复这句话,我做不到,我做不到,我做不到,那重复一次就告诉自己,这只是一个声音,不管你有多相信它是事实,都没有关系,只管重复。
好,到这里就可以了,下一次你再做类似的事情,头脑里还会想起这个声音,我做不到。这时候你就会有一个基本的觉察,你知道这个想法又来了。但是你不会那么容易被他带跑。你知道他就是一个声音,很有感染力,但它也就这样吧,你听一听就好,它也做不了别的什么,你想做什么、想说什么,你还是可以做、还是可以说。它不会真的扯住你的手,堵住你的喉咙。
你就带着脑海里的声音,让它像一个背景音乐一样,然后去做你想做的事。
你就打电话约朋友出来吃饭,然后那个声音。声嘶力竭的说:不可以,他一定会拒绝,一定会看不起你!没关系啊,你打你的电话,让他在哪里吼,吼着吼着,它就弱下去了,那时候你会很庆幸,还好没有被这么个声音牵着鼻子走,真的。因为在生活当中,我们有很多时候意识不到。是被它给吓倒了。
很多事情,我们立刻都可以做到,唯一的障碍就是我们的想法,准确的说是我们还没有学会不理会那些想法。当我们学会“想法只是想法”这六字真言的时候,也许我们头脑中的限制会减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