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壶雨前
在我的心里,一直有一个去旅行的梦想。
有时候我会问自己,这梦究竟从何而来。
记得上小学时,有一位朋友,我不太记得她的父母是干什么工作的,但记忆尤新的是:几乎每个假期,他们一家三口都会外出旅游。
当我还未曾离开过生活的这座小城时,她就已经去过丽江的玉龙雪山,内蒙的大草原,甚至还去了邻国日本。
每每孩子们玩累了,就会围坐一圈,听她讲述自己的旅行经历。
孩提时代的我对世界充满着无限好奇,也没有任何顾虑,可能就是从那时起,旅行梦的种子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
渐渐地读了很多书,看了很多电视节目,对世界也略知大概,也愈加好奇。
还记得我儿时第一个梦想职业:当一名地理学家。那时的想法很天真,单纯觉得这个职业不花钱就可以去很多地方。
然而成长就是一个不断打碎梦想花瓶的过程。曾经仗剑天涯的梦想,逐渐被蒙上一种名为现实的偏见和无奈。
现实就是,初高中繁忙的学业,再加上近几年社会上陆续发生一些不好的事件,更是让家长对我的安全尤为操心。曾经安慰自己,长大了就好了。然而长大了就自由了吗?在家长眼里你永远都是个孩子,爱你的人永远不会让你去做有任何有风险的事情……
几年前母亲被调到深圳工作,通过自己的打拼,落了户,买了房。所以高考结束,家也搬到了广东。
几个月前大学的第一个寒假,是在中山度过的。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寒假,无疑是无聊透顶。
昔日的好友都回了大连,只能隔着屏幕联系。并且那时强烈的寒流也侵入到了广东,南方的湿冷简直让人无法忍受。
几乎一整个寒假我都待在家里,整日与电脑游戏相伴……
初高中的假期总是被作业和补习班充斥。当时总在想上了大学就有时间了,而大学,假期明明没有这些羁绊,我却忘记当初的想法,整日宅在家里堕落。
其实,天气冷,环境陌生,没有朋友作伴……一切都只是蹩脚的借口罢了。无聊的不是这个世界,而是我们自己。
我扪心自问,自己是真的不爱出去吗?
我想不是。高中尽管学业繁忙,但周末假期有空时,我会经常一个人出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热爱自然,喜欢拍照。我喜欢春天含苞待放的花,秋天金黄的银杏落叶,喜欢欣赏天空的云,傍晚的霞……
而对于远方,那旅行的梦想真的被现实冲淡的一点都不剩了吗?
我想也不是,要不然我不会自己偷偷收藏那些各个地方的旅游攻略;保存了一些美丽的风景图,一遍遍地翻看。
有时候,你的谎言和借口,其实往往就是你的梦想。你可以不承认,但你跳动的心骗不了自己。
在简书上认识了一位南京的小哥哥,他喜欢一个人的旅行。经常独自坐绿皮火车,去一座城。在旅途中结实许多有趣的灵魂,感受异域别样的魅力。
读着他的文字,看着那些照片,在羡慕同龄人的同时,也不甘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就这样平庸度过。
那几乎燃尽的旅行梦!!
虽然我明白这梦想有些遥远,甚至会遭到嘲讽。
但说出来会被嘲笑的梦想,才更有实现的价值。梦再远,它和生活也是一样的。
问问自己,我的一生,要用来做哪件事?如果你的前路迷茫看不到方向,就去做自己的太阳。
我在我的十八岁,人生最美好的年纪,终于成为了自己的太阳。
清明假期,圆了看岳阳楼和洞庭湖的梦。五一假期,武功山之旅虽然草率又危险,但还是幸运地遇到了有趣的灵魂,领略到不一样的风景。
这些旅程,虽简短且不值炫耀,但却是我人生中宝贵的经历。
很多时候我们过于拘泥,总是畏惧这个陌生的世界,觉得自我封闭才是最安全的。真正踏出那一步才会发现,我们的目光是何等的狭窄。
读万卷书,亦要行万里路。
我愿遵从内心,重拾梦想。
我想去很多地方,南京、西安、成都、重庆、厦门、武汉……
甚至是更远,云南的大理丽江……想去感受彩云之南的异域风情。
看惯了大海的我一直对湖有独特的情结,青海的茶卡盐湖、青海湖……
想去看大西北戈壁滩中的胡杨,上学时在语文书上读过,文字的力量让我直到现在都记忆尤新。
如果有机会,还要去西藏,一个神秘又圣洁的土地。
想去希腊的圣托里尼,置身蓝白相间的童话世界。
想去英国,看泰晤士河上的塔桥,河畔的伦敦眼,想去贝克街,追随福尔摩斯的身影……
远方不一定多美好,只不过是别人所厌倦了的地方。大概是不甘心在同一个地方待长久,总是热衷于自由与不羁的生活,想要前往在心里描绘了无数遍的那片山水。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