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车厘子
Magicians do not exist.
魔法师是不存在的。
——《魔术师》(The Illusionist)
1
犹太人的世界里流行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父亲为了教会儿子不胆怯、有足够的勇气,就教他跳楼梯。
他把儿子放在第二级阶梯上说:“跳吧,我接着你!”然后把儿子放在第三级阶梯上说:“跳吧,我接着你!”尽管小男孩很害怕,但他相信父亲,并按照吩咐,跳进父亲的怀里。
父亲把他一层高过一层地往上放,每次都说:“跳吧,我接着你!”男孩就从很高的阶梯上往下跳。
可这次,父亲却后退了一步,让儿子摔了个大马趴。儿子自己挣扎着站起来,血流满面,嚎啕大哭。这时父亲对他说:“吸取教训吧。”
故事还没完,请静等下文。
2
在3D动画影片汹涌来袭的今天,一部对白稀少的二维动画很真诚地讲述了一个深刻的故事。这部影片名叫《魔术师》。
故事发生在一个电灯还没有普及的年代。这个年代里,还没有人把魔术像今天一样当成赏心悦目的表演去欣赏。
他是一位年迈的魔术师。正如魔术大多数时候只需肢体表演一样,大多数时候,他都沉默寡言。
演唱会上,他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准备工作,等待摇滚明星encore完毕。N次准备后,终于轮到自己上台时,台下观众只剩下一对祖孙俩,他仍卖力地表演。酒会上,歌手唱完在众人的喝彩中下台,到他上台时,观众已全都调转方向背对舞台,看他表演的只有一个胡言乱语的醉汉。
他默默地哄逗肥胖乖戾的大兔子,默默地表演,默默地整理道具,默默地卷起自己的海报,默默地离开一个舞台到另一个舞台,默默地从一个地方去到另一个地方,默默地来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小镇。在这个小镇上,他的魔术表演吸引了一个女孩的注意。
他无意中在女孩面前施展了一点魔术技艺,女孩便深信他会施魔法。于是女孩带着一个小男孩拿着破损的毛毛熊找魔术师,魔术师却只给他们变出了两颗糖。女孩帮魔术师洗衬衣,魔术师挥舞着手变出一枚硬币,作为小费送给女孩;女孩为魔术师生起壁炉取暖,魔术师见女孩鞋子已破,投桃报李,他买了双红皮鞋,用魔术将红鞋子变出来呈现给女孩。他离开小镇的时候,女孩悄悄尾随。上船后船员验票,她示意魔术师变出船票,魔术师果然变出了一张。从此以后,女孩跟随魔术师像父女一样过起了生活。
从此以后,女孩想要什么东西,都示意他变出来。从大衣到高跟鞋到连衣裙,她觉得这一切魔术师一招手就能变出来,不费吹灰之力;而魔术师为了满足女孩的要求,打零工做兼职,依然不能一一满足女孩日益膨胀的要求。魔术师曾向女孩解释过:“我是魔术师,不是魔法师。”可他的行动令女孩一次又一次深信:魔术就是魔法。直到女孩遇见心仪的男子,魔术师才决定放手离开,并给女孩留下一张纸条:魔法师是不存在的。
3
魔术跟魔法有多大差别,纯真无邪的孩子只有进入成人的世界才可能知道。我们都曾纯真过,都曾幻想有支仙女棒,念念咒语就招来自己想要的东西。要的无非也是公主裙、小皇冠、红皮鞋之类满满少女心的东西。这些如今看来简单易得的东西,小时候却再奢侈不过。
家里兄弟姐妹多,父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竭尽所能满足我们的一切愿望,用有限的物品表达着他们无限的关爱。能分开,兄弟姐妹均分;不能分开的,留给最小的,谁也不争抢。
母亲很能干,别人能买到的东西,只要我们想要,她大多能亲手做出来。因此我们很小就懂得,想要得到一件东西,最好自己去努力。
买不起办不到的,父亲摊开手,说:可惜我不会变戏法啊!
我们坦然接受,不做任何指望。这种实实在在的诚实,使我们从来不会因为得不到任何想要的东西而心生怨怼。
有一天,变戏法的来巡演,在空无一物的手心里变出了一团火,作势要烧我的头发,等我吓得要哭时,他手一合,火没了。戏法变完后,便拿出一顶帽子,满场转着求人打赏。
那时起,我开始感激父母的实在。他们的实在没有给我们幻想,让我们很小就学会认清现实,看清人生。对父母,我们可以要求很多很多的爱,却要不来很多很多的有形物质。很多很多的爱让我们孤独而漫长的人生之路有牵挂有依靠,那些要不来的有形物质,却告诉我们一路看到的风景都需要自己去打造。
人真的很奇怪,头脑里可以产生无数个幻象,身体却被现实困顿着。也许,幸运一点的,可以遇上像片中的魔术师那样细心呵护你的想象力的人,可人总要长大。越成长,生活就越近,梦幻也就越遥远。也许你一直想要一件公主裙,可现实只会令你为一枚硬币去打拼……
爱是魔术,让你相信一切皆有可能;而生活是魔术表演结束后的讨赏,你得低头讨要,点头道谢。
4
接着讲犹太人的故事。
有这样一个犹太故事,是个再通俗不过的犹太笑话。父亲想教会儿子不胆怯,要勇敢。“跳吧,”他说,“我接着你!”小男孩相信他,跳了下去。父亲接住他的时候,他感觉到满满的父爱。父亲没接住他的时候,他却感觉到了别的,更多的东西。那就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