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夏枯草”是一种草药,这是我长大之后才知道的名字,小时候我们叫它“牛鼻圈(juan四声)”(方言音)。我到现在也不知道它为什么叫这么个名字,大人这么叫,我们就跟着叫,就这样一代又一代叫下来。
小时候我们就知道牛鼻圈是一种草药,只是那时候我们不知道它可以治什么病。小时候只要一放暑假,我们就要出门去采夏枯草。我们采夏枯草并不是为贴补家用,父母虽知道它的名字,却不知道这野草有什么用,我们是奉老师之命采集夏枯草。那时候流行“勤工俭学”,一到暑假就要勤工俭学,而勤工俭学的内容就是采集草药,夏枯草是其中一种。说实话,我并不了解勤工俭学的含义,父母们也不知道,既然老师说要采集,那就采吧。
这勤工俭学是有任务的,开学的时候我们得上交晒干的夏枯草,是有斤两要求的,只是时间久远,我已经不记得当时一个暑假要上交几斤几两晒干的夏枯草了。采夏枯草好玩吗?当然不好玩,只要是带着任务,施加压力的事情都不可能好玩。定然不像我们出去抽茅尖儿,摘野刺玫和野菊花那么好玩儿。换句话说,采夏枯草就像是一项暑假作业一样,谁会喜欢作业呢?
好在夏枯草在我们那里真的很普遍,到处都能看到, 采集它们倒也不难。夏枯草长成穗状,这个穗是短短胖胖的,还有点儿毛乎乎的,到了开花的时节,穗上会开出紫色的小花。一个穗子上能开出很多朵小花,我当时没细观察过,不知道这些花是从穗的底部往上逐次开, 还是从穗的顶部往下逐次开,又或者是一起开。它就是一普通草,没有人每日去关注它。花落之后,穗子里会结出黑色的小坚果,这是夏枯草的种子。花落之后的夏枯草穗子会慢慢变红,这是我们采集它的最好时机。
夏枯草为什么叫夏枯草,顾名思义这种草到了夏天就枯萎了。实际上它们到了夏天并不会枯萎, 只是看起来枯萎了。紫色的小花凋落之后,准备结果实的夏枯草的穗子开始泛红。这时候还是夏天,大多数草木正释放着它们最浓烈的绿意。夏枯草的焦红色会给人一种即将枯萎的感觉。
夏枯草的穗子很轻,没什么重量。我们出门采夏枯草的时候都是背上蛇皮袋,蛇皮袋装得多,就算是一蛇皮袋夏枯草也没多重。挎竹筐出去采夏枯草是不明智的,竹筐本身有一定重量,而且装这些没什么重量、毛乎乎的夏枯草,就算装满一竹筐也没多少。万一挎着竹筐爬田埂,过沟渠的时候打翻了竹筐,你还得蹲那里一顿好捡。再说,这可是为了勤工俭学,采下来的夏枯草就算是不小心弄丢了几个穗子 ,我们内心也是不愿意的。还是背着蛇皮袋好,蛇皮袋不仅大 ,而且有深度,我们背着蛇皮袋走的时候,都是用力把蛇皮袋口捏紧背在背上。这样采一颗丢进去一颗,采一把丢进去一把,是不可能再有损失的。
采回家的夏枯草倒在院子里的水泥地上晾晒,就像爸爸妈妈晒粮食那样。新鲜的夏枯草本来就轻,晒干的夏枯草就更轻了。我不记得当时的任务量了,但应该不少,因为奶奶在外面放牛的时候也会顺便帮我采集夏枯草,这说明单凭我个人采集到规定的重量是很难的事情。不过,我也不记得自己当时每年是不是都完成了这项作业。
夏枯草是常见中药材,能清肝泻火,缓解肝火引发的目赤肿痛、头痛等;可明目,改善眼部不适;能散结消肿,治瘰疬等。现代研究显示其有降血压、抗菌消炎、抗氧化等作用。这样看来夏枯草真是一味好药,几乎每个人都需要。难怪当时的勤工俭学要征集夏枯草呢?
只是当时我们自己不知道它有这么多作用,守着这么好的草药,竟然没有拿来煮过一次水喝。现在很常见的一个中成药:夏桑菊,成份是夏枯草、野菊花、桑叶。夏枯草和野菊花是都是随意长在野地里的,桑叶是种在屋前后的。可我们从不知晓它们的用途,好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