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线面”结合 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

在基层治理与发展的进程中,常常面临着“小马拉大车”的困境,即有限的资源与庞大的任务、责任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矛盾。如何有效化解这一难题,实现基层治理的高效能与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点线面”结合的战略思维与实践路径。

聚焦关键点:精准发力破瓶颈

所谓“关键点”,是指那些在基层工作中起着核心枢纽作用,一旦突破便能带动全局的重要环节。在资源相对匮乏的基层,精准定位并集中力量攻克关键领域,是实现破局的首要步骤。例如,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乡镇,发展特色产业便是这样的关键点。通过深入调研本地的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市场需求等要素,确定具有竞争优势与发展潜力的特色产业项目,如特色农产品种植、传统手工艺加工等。基层政府可整合有限的财政、土地、人力等资源,优先为特色产业提供政策扶持、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以及技术培训与市场推广服务。通过“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精准布局,打造出具有地域标识度的产业品牌,不仅能为当地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还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人才回流,从而逐步缓解基层经济发展压力,为后续的全面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连缀中心线:系统整合促协同

“中心线”则代表着贯穿基层工作各个领域与环节的核心脉络,强调的是系统整合与协同联动。基层工作涉及众多部门与事务,如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生态保护、文化建设等,若各自为政,极易造成资源浪费与效率低下。因此,需要建立起一条清晰的中心线,将各分散的“点”有机连缀起来。这就要求在基层治理体系构建中,强化顶层设计,打破部门壁垒,构建跨部门的协同工作机制。以基层社会治理为例,打造集治安防控、矛盾调解、公共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指挥平台,整合公安、司法、民政、城管等多部门力量,实现信息共享、联合执法、快速响应。通过这条中心线的串联,各部门之间能够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工作合力,使基层治理从碎片化走向系统化,从低效应对转向高效协同,大大提升基层治理的整体效能与服务质量。

拓展覆盖面:全面提升固根基

在“点”上突破、“线”上协同的基础上,还需从“面”上进行拓展延伸,以实现基层发展的全面提升与稳固根基。这里的“面”涵盖了基层社会的各个层面、各个群体以及各个领域的均衡发展。一方面,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覆盖,包括道路交通、水电通信、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确保基层群众能够享受到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缩小城乡差距与区域差距。另一方面,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与发展机会均等,通过精准帮扶政策、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以及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专项行动,使每一个基层群众都能被纳入到发展的轨道中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此外,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层面也要全面推进,培育基层群众的参与意识、法治观念与文明素养,营造和谐稳定、积极向上的基层社会氛围,为基层的长期稳定发展筑牢根基。

基层“小马拉大车”难题的破解之道在于“点线面”的有机结合与协同推进。通过聚焦关键点精准发力、连缀中心线系统整合、拓展覆盖面全面提升,基层治理与发展将逐步走向高效、均衡与可持续的良性轨道,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层基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