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已读完书目(11本)
1. (美)约翰•欧文《新罕布什尔旅馆》(读书群共读)
2. (日)高野和明《消失的十三个台阶》(读书群共读)
3. 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读书群共读)
4. 杨本芬《秋园》
5. (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
6. 戴建业《戴老师高能唐诗课》
7. (英)毛姆《月亮和六便士》
8. 东篱《贾平凹与三毛》
9. 陈天慈《我的姑姑三毛》
10. 庞余亮《小先生》
11. 陶勇《自造》
这个月读书有点“撑”,下个月争取少读几本。
约翰•欧文是村上春树的偶像。我前几年买了他的《独居的一年》,可惜没读几页放下了。这次读书群共读了他的《新罕布什尔旅馆》,该书号称“美国版《活着》”,其实与余华的《活着》还是差别很大的。特别喜欢里面的弗洛伊德和苏西。
高野和明的《消失的十三个台阶》属于悬疑推理类型小说,这是我的阅读死角之一。去年共读《东方快车谋杀案》我没参与,自己家里有福尔摩斯系列也未读,这本算是个正式开始。最直观的感受,这类小说以情节和主题取胜,文笔方面稍逊,大概作者精力有限。
《爱你就像爱生命》收录的主要是王小波和李银河往来的情书。如果只读王小波的小说和随笔,你会错过很多东西。
2020年,80岁的杨本芬老人出了第一本书《秋园》,不过这些文字之前已经见迹网络多年。随后的这两年,杨本芬又出了《浮木》和《我本芬芳》。祝愿老人能够健康长寿,按照这个节奏写下去。《秋园》以普通人的视角记录了一个家庭(主角是作者的母亲)在时代中的沉浮,读来颇有滋味。
《乌合之众》慕名已久,这类名作我向来是说不出个啥来。不过作者对群体的解读极有见地,因为你会发现该书描述的群体的特点,特别是群体的一些坏毛病,在N多年后的今天,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乃至现在的网络世界,都依然结结实实地存在着。
戴老头依然很火,《戴老师高能唐诗课》是他在B站上分享的部分讲解内容。我不习惯B站真是可怜。诗词的解读各人有各人的视角,所以多看看这类书着实不坏。
《月亮和六便士》是我读的毛姆的第三本书。看完之后,我想起了那句“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书里并没有这句,原来是别人总结出来的。主人公虽然抛妻舍子,潦倒多年,但是有自己的追求真的是件幸福的事,特别是这种追求没有因为环境的艰难而半途而废。
《贾平凹与三毛》一书,是因为喜欢三毛而去读的。读后感如果用最简炼的表述来体现的话,一个常见的粗口字足矣。
陈天慈有三毛做姑姑真是幸福,《我的姑姑三毛》中写了很多甜蜜的记忆片段。特别是三毛为天慈天恩姐妹精心挑选了私立学校,不让她们有考虑升学这样的烦心事儿。书中最宽慰我心的是三毛曾经待过的地方都得到了地方旅游局的重视,正被作为文化名片传播到更多人的生活里。
《小先生》记录的是作者从教多年的工作点滴,从中可以得窥农村过去贫穷时老师、学生、村民、上级等各类人等的面貌。这种带有纪实性质的文学作品丰富了我们的阅读菜谱。
与《目光》相较,陶勇的《自造》一书更多地体现了他在生活、工作方面的价值思考。除了在医学上继续耕耘深潜之外,陶勇已经被作为人生导师的身份受邀出现在多种场合了。如果大家都能把自身工作与生活、社会结合起来思考的话,也许都会发掘出比现在更坚定清晰的人生意义出来。
二、新增未完成书目(3本)
1. (美)罗宾•赫姆利《从生活到小说》
2. 陈磊《半小时漫画经济学系列》
3. 杨建邺《爱因斯坦传》
三、下月拟读完书目(3本)
1.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2. (美)罗宾•赫姆利《从生活到小说》
3. 陈磊《半小时漫画经济学系列》(4本)
《百年孤独》是与简友约读的,还没去图书馆借,下个月一定读完。《从生活到小说》是从图书馆借的一堆书里打开的第一本,只看了几页,这本也要读完。陈磊的《半小时漫画经济学系列》读起来比较快,完成也没问题。
杨建邺的《爱因斯坦传》和熊逸的《王阳明:一切心法》看情况。著名作家张洁去世不久,争取读一下她的《沉重的翅膀》,过阵子又会忘了。
因为读书群还要共读至少3本书,所以下个月读6本是没问题的,何况陈磊的《半小时漫画经济学系列》是一套4本,这相当于已经有9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