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孔子的教育目标是培养贤人君子,特别是有德行的从政人才。那么有没有好的榜样供学生学习效仿?孔子给弟子们树立了一个成功典范是郑国大夫公孙侨(字子产),即春秋时期一位非常著名的贤相能臣。子产在郑简公、郑定公之时执政22年。其时,于晋国当悼公、平公、昭公、顷公、定公五世,于楚国当共王、康王、郏敖、灵王、平王五世,正是晋楚两国争强、战乱不息的时候。郑国地处要冲,而周旋于这两大国之间,子产却能不低声下气,也不妄自尊大,开展不卑不亢的外交,使国家得到尊严和安全,确实很不容易,充分展示其极高的政治智慧。子产执政后实行改革,作封洫,按丘征赋,铸刑书,不毁乡校,为郑国带来了安宁稳定。子产不愧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孔子对子产治国安邦有一段高度的评价,见《论语》公冶长第五篇第十六章: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孔子说子产具备了君子的四项道德:其个人操行庄重谦逊,对待上位的人恭敬有礼,对待民众有恩有惠,役使民众有法有度。这里讲的君子之道,也是为政之道,为政以德,实施德政。这对于今天众多走在仕途上的从政人员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下面简要说明这四项为政的成功要素:
1、庄重谦逊。对于一个从政者,要在其位谋其政,要认真履行职责,要能严格要求自己,谦虚谨慎,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这是有责任心的表现,才对得起俸禄,对得起所处的位子,也是对自己负责。一个人再有才,也不能骄傲自满,趾高气扬,到头来,只会害了自己。
2、恭敬有礼。对待上级领导,一定要恭恭敬敬,彬彬有礼。上下级的相处关系要符合组织的制度礼仪规范。这个也是双向的,正如孔子说的,“臣事君以忠,君使臣以礼”,想让下属忠心耿耿,上级对待下级也要以礼相待。同样对上级做到恭敬有礼,上级也将以礼相待。首先要求自己有一颗恭敬的心,以礼相待自己的上级,这个是组织的规范,不可随意逾越。当然不是无条件的服从,绝对的恭敬。
3、有恩有惠。行政要让百姓得到好处实惠,而不是损害或侵犯百姓的利益,与民争利。为政的目的,就是造福百姓,让民众得到利益,这样才能得到民众的真心拥护,感恩戴德。不然,就是败政有失。
4、有法有度。孔子也说过,“使民以时”,就是使唤民众要不误农时,最好在农闲时动用民力。施政时,要体恤民情,要用到民力,一定要符合道义,有法有度,有理有据,不能任性随意,无法无天。
孔子从三个角度来概括子产的为政之道:对自己、对上级、对百姓,可谓仁至善至。做官也就是做人,学会做人,才能做好官。做人的极至是为仁。所以从不轻许人为仁人的孔子,认为子产是做到了仁。从子产逝世后,郑国百姓万人哭吊,悲之如亡亲戚的状况,可以看到子产很得民心!
需要补充一点,子产做到的这四项为政德行,对于今天很多在职场的人来说,如何做好自己,处理好上下级关系等,同样有借鉴参考价值。
白云山人赋诗一首:
《子产为政》
整顿田制作丘赋,
不毁乡校铸刑书。
行己也恭事上敬,
养民以惠使下服。
2017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