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心理育儿”呢?
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理念,已经过了只通过一两句论断来培养孩子的阶段,比如:棍棒底下出孝子、男孩穷养女孩富养等等,这样的方法已经过时了。我们需要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了解不同时期的孩子,他们的心理发育特点是什么,我们家长如何与不同个性的孩子相匹配,所以我们课程的定位是从“心”开始,这一点,尤其对我们中国的家长非常适用。
为什么这么讲?客观来说,传统的中国家长教育孩子大概有两种,一是吓唬,二是贬低。我们经常在商场、儿童乐园、公园等公共场合看到,小朋友玩儿的不亦乐乎的时候,家长就会说:“该回家了,再不回家妈妈就不要你了”、“再不回家警察叔叔就抓你来了”等等吓唬的方式,或者贬低的方式。
面对孩子的幻想你应该怎么做?
其实我们仔细想一想,一个男孩儿,在小的时候都会幻想自己是孙悟空、是森林之王,一个女孩子,都幻想自己是芭比公主、是茜茜公主、是花仙子等等。那我们该做的是什么?该做的是欣赏TA、赞许TA,也许有一天,真的就会梦想成真。可是,我们的很多家长,却用贬低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当然这里要说一下,是家长不懂得欣赏吗?为什么偏偏用错误的方法呢?这里要说一下,任何教育方法,都是当时情景下生存的智慧,我们想想自己的父辈、父辈的父辈,他们经历了什么?他们经历了战争,在战争年代,流离颠沛,这时最担心的是孩子走散了,所以就会用吓唬的方法把孩子留在身边。解放以后,父辈们又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运动”,而“运动”的特点是“枪打出头鸟”,是抓那些自以为是、自做聪明的人,所以就通过贬低变得不再显眼和引人注意。因为这样我们才能在“运动”中活下去。那么我们带着父辈的父辈的烙印,带着父辈的烙印面对今天的孩子。我们会不知不觉的把这样的方式放到我们的孩子的身上。
可是,时代变了。
我们是民族、法制、公平、追求正义和梦想的社会,所以,现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也要发生改变。我们要从心里育儿的方式来面对我们的孩子,给孩子更广阔的天地和更大的未来。所以,我们要“从心出发”。
家长应该怎么样去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呢?
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心理健康的呢?我们到底要建立一个怎样的亲子关系,怎样的身心状态才是我们关心的呢?我们知道,一颗种子看上去平淡无奇,它放在我们掌心里滑溜溜的、黑乎乎的,毫无特殊之处。它有生命力吗?我们有疑惑。可是,若我们对它有足够的耐心,有足足的信任,把它放到土里,给它足够的阳光、空气、水,帮它施肥,慢慢的,几个月之后它就绽放出它原本的生命力。它或许是百合亦或者是玫瑰,总之,一颗平淡无奇的种子是如此彰显出它美丽的生命。我们不得不感叹大自然对我们的馈赠,原来一颗种子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同样,的孩子的生命力也是如此。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这个孩子孝不孝顺或者听不听话,也不知道这个孩子长大之后会变的怎么样。可是,我坚信,只要给孩子足够的阳光、空气、水,也就是说给孩子足够的生命能量,就能让这个孩子绽放出生命之花。
我们的生命之花有几朵呢?目前的心理研究,我们的生命要开五朵花,这五朵花的开放,是生命里的彰显。作为家长,可以想想自己的孩子这五朵花开的怎么样,有哪些花没有开好。没有关系,心理学是开放的体系。“开放”的意思是什么时候都不晚,当然,我们也要停下想想,我们自己这五朵花开的怎么样,当初的你开的怎么样。
我们要知道,我们自己没有的东西,是没有能力给别人的。我们身上没有的东西,同样给不了孩子。接下来听课的心态,一方面要聚焦在孩子的身上,一方面要放在我们自己的身上。我们同时要看看我们和孩子这些花开的怎么样。
所以,什么是爱,什么是好的亲子关系呢?看到孩子的同时,也要看到自己。
孩子如同一粒种子一般,你如何浇灌、施肥,他就会长成什么样子。如何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你不妨这样做:
一、多些耐心,多和孩子沟通,看懂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意义;
二、“从心出发”,和孩子一起幻想,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三、不贬低孩子,多鼓励孩子,帮助他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理解孩子,鼓励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试着从现在改变,你觉得可以吗?
问题:你与孩子现在的状况是什么样子的呢?
可以发布在我们底下的评论区,至恶老师会及时为大家解答的!
如果喜欢的你,记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