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曾诗,“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辛弃疾写道:“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山是没有感情的,有感情的是人。
因为思乡愁绪,因为人生不如意,因为种种原因,许多文人墨客笔下的秋天辈寂愁苦,譬如“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因为生性豁达,即使被贬朗州,刘禹锡眼中的秋天却更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天就在那里,你悲你喜,全是因为你自己。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与佛印禅师是至交好友,两人在一起聊天时,经常打趣、捉弄对方。
一天,佛印问苏东坡:“学士看我像什么?”
东坡戏谑说:“禅师像狗屎”
佛印听了毫无愠意,淡然一笑。
东坡随即又问:“禅师看我像什么呢?”
“佛!”佛印毫不思索地回答。
东坡回到家里,开心地大笑。
苏小妹问道:“大哥为何如此得意?”
东坡便将刚才发生的事情说了一番。没想到小妹不觉一笑说:“大哥输了!禅师心中有佛,故所见皆佛;大哥心中有狗屎,故所见皆狗屎也。禅师心净,大哥心秽也!”
心理学上有个词语叫透镜法则,意思是:你是怎样的人,决定了你如何去看待别人。
同样是夕阳,李商隐认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朱自清更改几字,意境全变,他说,“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同样是下雨,经过颠沛流离终于在成都安定下来的杜甫,眼中的春雨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而一心想着收复故土却报国无门的陆游,不管风声雨声都能让他联想起内心深处的期盼,“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同样是出太阳,有人看到了晴空万里阳光普照,有人看到了阳光背后的阴影。
无论是夕阳、风雨,还是阳光,它们本无悲喜好坏,是我们将内心的思绪赋予这些大自然的生物别样的意境。
心安时,车水马龙处也是桃源;心乱时,寂静无声也觉喧嚣。
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全是由你自己的心境左右的。有时候你觉得这个世界特别糟糕,大抵这段时光你并不好过。
世界是什么模样,取决于你凝视它的目光。换种目光,换种心境,也许美好就会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