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刚刚朦胧醒来,还在享受着梦的余韵,意识还在梦与清醒之间游离的奇妙状态,突然儿子在卧室外大声的喊:“妈妈,get up!妈妈,快起床!妈妈,get up!妈妈,快起床!”喊完意犹未尽,又把他的小闹钟拿过来,铃铃铃响个不停。
美妙的感觉“嗖”就烟消云散了,我这火气,蹭蹭蹭的往上冒。这一大清早的,也不能和孩子发火啊,于是忍着火气爬起来,穿衣洗脸开手机。
手机一打开,就听到了美妙的提示音:红包来啦!瞬间神清气爽。
这种情绪上的快速转换,让我觉得很是有趣。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上的快速转换呢?
情绪的状态,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stress,翻译为应激或压力均可)。
先说应激。应激是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时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早上儿子喊我起床就是个意外事件,所以导致我出现了应激状态。
个体对应激事件作出的反应叫做应激反应,包括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被叫起事件对我的影响就是身体各机能迅速被唤起进入清醒状态,心理反应就是出现了愤怒的情绪。如果我不想起床去上班,还得加上点儿焦虑。
而儿子给我制造的各种“噪音”就是应激源的一种。对个体来说,应激源是一种能引起高度紧张、具有巨大压力的刺激物,是个体必须适应和应对的环境要求。
压力源也可以分为三种,生物性的,精神性的,社会环境性的。
生物性压力源指直接影响主体生存与种族延续的事件。包括躯体创伤或疾病、饥饿、性剥夺、睡眠剥夺、噪音、气温变化等。
精神性压力源指直接影响主体正常 精神需求的内在和外在事件。包括错误的认知结构、个体不良经验、道德冲突以及长期生活经历造成的不良个性心理特点等等。
社会环境性压力源是指直接影响主体社会需求的事件。一种是纯社会性的社会环境性压力源,如重大社会改革,重要人际关系破裂,家庭长期冲突,战争,被监禁等。一种是由于自身状况造成的人际适应问题。
但现实中,纯粹的单一性的压力源很少,多数压力都涵盖着两种以上的因素。特别是精神性压力源和社会性压力源。
这样算下来,早上被唤醒,我的压力源至少有这么几种:一种是生物性的噪音和睡眠剥夺,一种是精神性的个体不良体验(被唤醒后白天会没有精神,头疼)(早上不早点起床会被嘲讽,真是不愉快的经验啊),一种是社会性的人际问题 (发泄情绪会造成家庭冲突)。
幸好,我们对压力源的应对方式也很多。可以调整自己的情绪,也可以集中精力解决面对的问题,或者在不具备解决问题的条件时采取回避的策略。
早上我先是采用了回避的策略,先做别的事情。然后马上就遇到了别的惊喜,一大波红包雨,瞬间应激就解决了,进入了激情的状态。
管它那么多,先抢个红包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