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中遵循:道大于术,关注到人,化无招为有招。
倾听、共情、赞美、具体化、是心理咨询的看家本领。
会共情的人人缘好,情商高。
故事1:《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蹲下来,陪他做一只蘑菇。
医院里,一个精神病患者,几天不吃不喝,打着伞蹲在角落里。其他医生也没有办法,这时有一个医生也模仿患者,打着伞蹲在角落、一个礼拜后,患者问医生:“你也是一只蘑菇吗?”这时候,俩人开始有了联结,医生动,拿东西吃,患者问:“蘑菇也可以吃东西吗?也会动吗?”医生回答是。然后精神病患者也像医生学吃东西,就这样的一次模仿,为后期治疗打下了基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蹲下来,陪着他,和他一样时,改变就发生了。改变的动力来自于——我和你在一起感同身受。
故事2:站他那边,跟他看同一条河流。一个女孩考上了大学,特别期待父亲送自己(和父亲关系不怎么样,父亲脾气不,缓和和父亲的关系,)当时父亲是坐在驾驶位置,女孩是坐在副驾驶的位置,父亲一直在抱怨路不平,河水脏,可女孩觉得河水很清,路边很美,父亲怎么会那样说呢?是不是不满意我啊!
若干年后,当女孩自己开车再走这条路时,发现路边的河水确实是很脏,很差。这时她才恍然大悟,一下子理解到了父亲,但是这时父亲已不在人生,女士顿时泪流满面,原来当年自己误会了父亲,没有理解父亲。
这个故事选自《献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欧文.亚隆。站在他人的窗口看世界,你就会对他有了更深的触动,站在来访者的角度,来访者的窗口看世界,才能真正理解他。你在他的位置,未必有人家做的好。咨访双方好比旅途伴侣,真诚是关键,自我暴露与共情能促进真诚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巩固。
故事3:看《举起枪,帮他打恐惧的松鼠》选自:电影《妙手情真》视频感受:遇到问题讲道理是没有帮助的,道理讲的太多,没有关注到人,要真正跟他站在一起,才能帮助到来访者,关注来访者当下的情绪,而不是我以为的。
卡尔.罗杰斯的共情表现有:
1、面目慈祥,令人倍感亲切。
2、话语精炼,令人听的明白。
3、同感一步到位,令人感到温暖。
4、反馈及时无误,令人感到理解。
5、亲切中有距离,令人感到肃然起敬。
6、沉默中有交流,令人感到温暖。
7、肯定但有所指,令人感到实事求是。(赞美有根、肯定有依)
8、面质但不伤人,令人感到被尊重。(讲爸爸去世,但脸上确是流露出喜悦,要面质时言语,措辞温和。)
讨论环节收获:
最好的关系状态是————给对方所及,非要己所要。
面质时要给对方留有余地,一般用“似乎”、“好像”的方式去表达。
接纳并不等于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