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书感想
“纪录片《生命缘》里的孔旭,他和妻子都是独生子女。
过完年没多久,他的母亲就生病住院了。母亲病情刚有所好转,丈母娘又住院了。
还没一个星期,父亲也因病住院了。
他每天在医院来回奔波,同时照顾三个生病的老人,压力可想而知。
面对镜头,他崩溃说道:‘我现在特别想找一个地方,大哭一场,宣泄一下内心的压力。’
来源:纪录片《生命缘》
社会心理学家把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形容成一个三角形。
少年时是正三角,孩子坐在顶端。
成年后是倒三角,父母坐在顶端,孩子在下支撑。
倒三角形家庭,只要底端支撑不住,整个家庭就会轰然坍塌。”
这是我今天看的“洞见”的一篇文章的摘录,深有触动!
2在现实世界里,非独生子女的家庭也面临着双方老人生病时的种种艰难。
昨天店里来了一个钓友,问起我丈夫去哪里了,我跟他说住院了。
“怎么回事?”
我说是因为头晕而住院的。
“有病及时上医院!”
我点头表示赞同,庆幸的是,丈夫已经脱离了危险。
这件事勾起了他对已故妻子的回忆,他说自己的妻子是35岁去世的,得的是脑溢血。
第1次发病的时候,是她领着儿子去看跳广场舞的,突然间晕倒了。他在家里看电视,有人打来电话,当他赶到现场时已经有人打了120,她的妻子送到医院救治,还好脱离了危险。
经过了半个月的治疗,妻子恢复到还能在家做饭,他已经很感恩了。
时隔不久,岳父又生病住院了,还好没有什么大碍,住了十天就出院了
但是第2次他的妻子发病是在丈母娘家睡了一晚上,一直没有醒过来。当岳父过去想看看女儿发生了什么,已经看不出生命的体征了。
当他听到妻子消息的时候,真的是无法相信这件事情,工装都没有换,就急匆匆地赶回岳父家。看到妻子还有气息就抱起妻子,把她放在后车座上,开车往医院赶去。
中途打了 120,让医院的护士医生提前在门口做好一切的准备,他觉得自己开车去能够快一些……
到了医院医护人员就把妻子推到了抢救室进行抢救……他们说已经尽力了,再无回天之力。
妻子的命没有了,但是抢救欠下的7000块钱的医疗费用他无法接受,他去找院长理论,你们抢救回来我给钱,但是没有抢救回来,你们所做的这些有用吗?
医院没有人理会他,留下的是撕心裂肺,痛心不已孤零零的他一个人。
从此以后有很多的人为他提亲,他都无法接受,他不想再找一位妻子,因为这一次给他的打击太大了,他不想再遭受第2次的打击。
一个外表看来很坚强的男人,此时此刻眼泪几乎夺眶而出。
事情还没有结束,接下来他的父亲因为脑血栓也离世了,由于没有任何保险,一切的负担都是他来承担。
母亲因为父亲的离世,身心也很憔悴,也是住了很长时间的院,也没保住命。他在医院前后花销了近20万块钱。他告诉我,前年才把医院的欠账还上。
他也有一个姐姐,但是这个姐姐对父母几乎是不闻不问。他没有去跟姐姐理论,一切的重担一个人默默地扛着。
3自己的孩子是独生子女,我也颇有感受。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家,在2018年的时候,我得的那场大病,手术期间,几乎所有家人齐上阵。而每一次化疗都是儿子陪伴我,因为家里有一个渔具店,丈夫需要在家照看店。
我又想起了前年、去年和今年,丈夫的三次住院又是儿子在医院照顾,我在家里照看渔具店。
我就在想:儿子身上背负的其实很多。
虽然我和丈夫都有社保,医疗费用大部分都能够报销,但是对于儿子的付出我们也是非常感恩。
如果儿子干的是一份儿交养老保险的公职,如此频繁的请假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
以前不愿意孩子做一个自由职业者,总想让他去做一份儿拿“铁饭碗”的工作。事实上在面对我和丈夫生病的时候,还多亏了自由职业的孩子,愿意拿出时间来照顾我们。
我实在是看到了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独生子女,他们面对父母有疾病的时候真的是希望自己能够多生出一双手,多生出一双脚,尽可能全面地照顾到两个老人甚至是四个老人。
但是对于独生子女来讲,他们确实是无力招架的。一方面亲人有重病需要自己在场,另一方面还需要去赚钱养家,所以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我们能够照顾好自己,然后再去照顾家人。
作为父母能够爱惜自己的身体,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也是为儿女减轻负担,甚至还能够帮助儿女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关于养老您有什么独到的看见?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