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爱是无条件的接纳?
最近和母亲发生一次剧烈的争吵。
起源于一件小事。
一位叔叔参加一个摄影活动在投票,母亲发现有人转发在朋友圈了,特别兴奋,告诉我:她要去问叔叔,要不要帮他投票。我觉得母亲成天把注意力放在这样的琐事上,真是很浪费时间。我就随口说了一句:你干嘛操人家的心,把自己的事做好,人家又没叫你投票。
我母亲开始责怪我,说我忘恩负义,叔叔帮了我那么多忙,还帮我找工作,我应该一辈子感激他。
接着我妈开始数落我,对家不关心,对人冷漠,她不断地指责我的为人处事,从根子上去揭我的老底,说“你们父女一个样,都是没本事。不像别人家的孩子……。”
此次争吵让我心痛,任何人都可以认为我不够优秀,进而对我不宽容,但是我的母亲,她是我最亲的人,不是应该无条件地爱我吗?
争吵结果就是不欢而散,我甚至产生搬离家自己住的想法。
昨天听了笑来老师关于“宽容”的分享,我开始用元认知思考,这次吵架是不是必然发展成这么严重的程度?
第一,母亲功利地看待我这个人,觉得我没本事。她也是对的,客观地看,过去30年,我确实没有做出什么特有成就或者应该让她骄傲长脸的事啊!
第二,与她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她顾着玩手机,我顾着忙自己的事,彼此对对方的关注太少。她习惯于随时打断我的思考,我因此又变得烦躁,进而让她觉得我对她不好。而家庭事务我又分担得太少。从她的角度看,我对她的爱纯粹停留在口头,没有行动。
我又问自己:既然我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为何不能宽容母亲呢?
对方都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当我看不惯他时,他其实也看不惯我。
(二)、我们都是一个巨婴
当我们把彼此的独立意志强加在对方身上时,其实我们都是武志红《巨婴国》里所写的“巨婴”。
巨婴,不是说这个人心态幼稚,而是说他的心理结构和反应模式停留在婴儿期。中国家庭有许多这样的共生关系产生的结果,是中国家庭人和人之间的边界分不清楚。
比如:我的事就是你的事,你们的事就是我的事,你们的关系我要管,我们的关系你也要处理。我的母亲经常会对我的工作和人际关系指手画脚,我也会看不惯母亲某些行为方式,喜欢指点评论和控制她。
我们都是用自己思维去控制摆布对方世界的巨婴。
这种恶性的共生绞杀,如果无法摆脱,家庭将是一种病态的存在。
我们最应该搞清楚的是:他是他,我是我,我们管不着他,即使是最亲的人,也是如此。
世界总不会都按照我们的想法去转动。
面对亲密的关系,我该怎么做?
最好的方法:平静的接受,绝不回应。
不回应就不会吵架,不回应就不会让矛盾升级。
吵架并不能达成共识和妥协,没有真理和标准答案的争吵,结果只是两败俱伤。
因为三观固化的母亲也是不可改变的,我也变不成她希望的样子。
对待家庭分歧,除了绝不回应外,我想不到其他方法。
(三)、宽容别人,才能看见自己
在笑来老师新生大学的新年分享中,我找到了更高级的方法论:宽容,即平静地接受他人的不足。
理由:你对别人越宽容,你自己做事越有韧性。越有韧劲的人,才会更快地成长。
为什么会这样呢?他说:你对别人不够宽容,你无法接受别人的错误,无法接受别人的不足,那么事实上你更无法接受自己的错误,自己的不足。那种强大的潜意识会在暗中左右自己思维的时候。无法接受自己的错误与不足的人,潜意识里会做出“自我保护”动作,就是欺骗自己。骗自己说自己没有那些错误,没有那些不足,这种扭曲,最终会体现在自己的每个选择之中,进而影响自己的性格与命运。
而能够平静地接受他人不足以及他人错误的人,事实上相当于调整了潜意识,把“知道这个世界就是如此不完美”这个基本的价值观根植于潜意识之中,进而在自己发生错误或发现自己不足的时候,平静地接受而已,而后想办法去寻找对策,或者学习、或者练习,进而让自己变得更好,起码比昨天更好一些……
我的母亲,她对子女有她的要求和理解,而我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但是,我不需要让她的世界变成我的,我肯定有不完美的地方,做不好她不喜欢也是很正常。但我仍然可以爱她,分歧仍然可以让我们共存。
谁也没有义务去理解你的世界。
对母亲宽容后,我看到我的不足和缺点:
对待他人的缺点还是缺乏耐心,比如受不了他人磨蹭、折腾,同时我仍然会把宝贵的注意力浪费在细枝末节的小事上,也会因为一些外在的小事沾沾自喜。根本上,尚未完全摆脱表现型人格的处境。
自己仍然是一个不够自律的人,很多时候做不到令行禁止,做不到理性完全克服本能,也没有完全做到执行计划。想象中的我和现实的我有着差距。
只有彻底宽容他人,接受他人的不足,我才真实地看到自己身上那么明显的缺点。
彻底地宽容,使我的思想又上了一层境界,看到很多原来看不到的事物,把精力放在解决自己的问题上,自顾自地践行成长。
人生因宽容而进步——这是一句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