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连绵的阴雨天,天阴沉沉的,似乎可以关起门窗睡他个地暗天昏,可是家有小宝宝的老妈子怎么能天不黑就做起梦来。
下雨固然好玩,可是总不能一直出去淋雨,感冒了可是难搞啊,所以只能在家瞎混着。小家伙玩玩具,翻绘本,要不然就是往我刚洗好的衣服盆里加点料,可以是饼干屑,可以是抹布,可以是挖沙的铲子;再不就是煮饭的时候,把米盒的米撒的到处都是,还美其名曰“妈妈,我来帮你煮饭”;然后炒菜的时候,把盐盒的盐撒的到处都是。老妈子要生气了,他就开始哈哈大笑。那个在天上挑妈妈的小天使哪里去了?
不过,带娃的乐趣正是如此吧,痛并快乐着。老妈就记录下这周的小趣事吧。
01 给兔子奇奇喂奶记
小男孩对汽车有着天生的兴趣,俩兄弟从小最喜欢的莫过于各种各样的汽车玩具啦。可是最近,小家伙居然玩起了布娃娃,当然这些都不是我买的,有抓娃娃抓来的,买东西免费送的,爱他们的小姨带来的。
小姨送了一只毛兔子,宽宽在听了《折耳朵奇奇》的故事后,就给他的毛绒兔子也取名叫奇奇。另外还有小猪佩奇,小鸭子,恐龙,还有一个似熊似狗的我们称之为“小迷糊”,这个名字是老妈取的,给他编故事的时候取的。宽宽每天都会把他们摆好,盖好被子,有时候还自说自话给他们讲故事。
宽宽的习惯是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要喝奶,然后梳洗穿衣。前天自己喝完奶之后,心血来潮的问我“奇奇要喝奶奶,他能喝我的奶瓶吗?” 我觉得照顾小宝宝喝奶应该是个不错的游戏,就赶紧说“不行哦,每个宝宝都要有自己的奶瓶,妈妈给奇奇找一个吧。“ 然后我就找了一个带奶嘴形状盖子的小瓶子。
他爬上小凳子,学着我的样子,在洗手间那里冲洗完”奶瓶“,然后用纸巾擦干外面的水。回到床边的小凳子,坐下来,也学着我的样子,一只手抱着奇奇,一只手握着”奶瓶“,凑近奇奇的嘴巴。过了几分钟,他就呼叫我了,”妈妈,你帮我洗奶瓶,奇奇喝完了。“
好吧,看在这个”好爸爸“的份上,我就代劳了。我随便冲了一下水就放在一边了,结果他还提醒我,”妈妈,奶瓶要消毒的。“ 老妈子只有白眼的份,真是戏精!
这几天每天起床后,就要把小鸭子,小猪,兔子奇奇,一字摆开在床上,排好队,然后一一的喂奶,喝完奶还要抱回飘窗上归置好。
老妈以前伺候你一个人喝奶,现在要伺候一群,还得陪你把戏演逼真了。不容易啊!
Amy育儿心得:以前我总认为布娃娃是女孩子才玩的,现在想来,是我自己太狭隘了。给布娃娃喂奶这种游戏其实是个不错的体验,小孩子在学习角色转换,把自己放在爸爸妈妈的位置,学习照顾小宝宝的同时,也体会到爸爸妈妈的辛苦。学习换位思考,这是多么好的习惯呀!
以后妈妈尽量会每天提醒你给奇奇喂完奶才能出去玩的哦。
02 雷公爷爷打电话
昨天,宽宽和好朋友桃子在楼下玩,你追我赶,玩到下午一点多还不肯回家,改睡午觉了。而且,这个时候乌云翻滚,天渐渐暗下来,一场大雨就要到来。我催促了几遍,两个小家伙都说再玩一会。
突然,一个咚隆巨响,打雷了。宽宽吓得赶紧跑过来抱住我的腿,大声嚷着”妈妈,我要回家。“ 然后又不停地问我这是什么声音。
回到家,依然问个不停,似乎对于我回答的”这是打雷的声音“ 很不满意,想不明白到底打雷是什么。他提醒我关好卧室的窗户,拉上窗帘,自己爬到床上,拉住被子蒙住头,还要我陪着,帮他捂住耳朵。
“妈妈,什么是打雷的声音?”
“就是刚才咚的一声呀,很响很响对吧?”
“为什么要打雷呀?” 这个真难倒我了,怎么给一个两岁宝宝解释打雷呢,自然现象,显然会越解释越糊涂,只能自己瞎编一个故事咯。
“打雷就是天上的雷公爷爷,他知道要下雨了,就敲一下他的雷,就像你的小鼓玩具那样的东西,敲一下就会发出好大好大的声音。雷公爷爷打雷就是要告诉我们,马上要下大雨了,小朋友们赶紧回家呀,不然,淋湿了衣服就会感冒了。”
“雷公爷爷为什么要打雷呀?” 唉,是老妈子讲故事的能力太差了吗?
“打雷就像打电话一样,可是雷公爷爷没有电话,那怎么办呢?他就敲起他的鼓,发出很大的响声,用声音告诉我们所有人,要下雨了。” 说到打电话,小家伙一下子懂了,然后又问我“雷公爷爷还会打电话不?我怕!”
在老妈子再三告诉他不会再打雷的时候,他才蒙在被子里安心的睡去,睡踏实了我才把被子拉开露出他的头。
Amy育儿心得:
1, 真是难啊!明显觉得带娃的智商不够了,得懂科学,还得知道怎么讲故事。我们做父母的还得多读书,多学习!
2,孩子会对打雷,或者一些奇怪的声音有着天然的敏感或害怕,我们要做的就是陪着孩子,通过故事,通过游戏来消除他们的恐惧感,用爱给他们安全感,帮助他们去驱赶这些恐惧。
~End~
作者介绍:80后宝妈,写作新人,关注妈妈成长,亲子陪伴,希望做一个让孩子骄傲的标签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