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二柄》第三章:借力
《韩非子-二柄》上一章韩非子告诉君主臣子的人性弱点或具有的普遍人性,就是贪婪略微大于清廉,畏惧略微大于无畏,所以臣子都害怕君主手中的刑罚之权,免于惩罚之灾;臣子更喜欢君主手中的奖励之权,归于利益之得。同时,韩非子告诫君主要亲自掌握刑赏大权,这样臣子才会敬畏君主,臣服于君。韩非子的二柄刑赏之论是基于普通的人性特质,法律制度的制订也是基于此基础。
韩非子“二柄刑赏”的提出是极具现实意义,也是为当时的官僚问题与朋党之患提出了解决策略。韩非子告诉君主现在朝堂奸臣的现状是“故世之奸臣则不然”,意思就是现在的奸臣不畏惧君主的刑罚,不肖于君主的奖赏。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原因很简单,就是他们从别处获得的好处远多于君主赏赐的,他们对别人的畏惧远高于畏惧君主,从则面也说明君主的权力与威势远低于别人。就此可以总结出一句话:朝纲一乱,怪事频发;怪事频发,朝纲已乱。
对于世之奸臣的“不然”,韩非子阐述的很清楚,“不然”的原因是不法。奸臣的不法之为“所恶,则能得之其主而罪之”,意思就是他们对所憎恶的人,能够从君主那里取得权力予以惩罚。韩非子说的很明白,奸臣惩罚所憎之人的权力是从君主那里借来的,变相把君主划为奸臣的帮凶。奸臣所憎恶的人,就是忠臣了,奸臣能从君主手里借的权力来惩罚忠诚,可见奸臣之能与君主之昏。
奸臣的另一个不法之为“所爱,则能得之其主而赏之”,意思就是对所喜爱的人,能够从君主那里取得权力予以奖赏。奸臣对自己喜欢的人的奖赏还是从君主那里借来的权力对其奖赏。从奸臣对所憎之人的惩罚与对所爱之人的奖赏可以得知,只属于君主的刑赏之权已经被奸臣所得。后果自然是臣子拜于奸臣门下,这不能说臣子无忠诚之心,而是人性使然。
我们在前一章讲过人性是可以转换的,可以由邪恶转换为善良,可以由懒惰转换为勤奋,可以由高傲转换为卑谦,可以由欺骗转换为真诚,可以由贪婪清换为廉转,可以由畏惧转换为无畏。这种转换需要外力的驱使,要么是教育感化,要么是强制威逼。但这一切的基础,是你要拥有教育与强制的权力,如果没有这样的权力何谈行动。当奸臣拥有了刑赏的权力,就会将人性阳的一面转换到阴的一面,这是权力使然,非个人所能左右得了的。当贤者拥有了刑赏的权力,自然将会人性阴的一面转换到阳的一面,这也是权力使然,非个人所能左可得了的。所以韩非子一直告诫君主要亲自掌握刑赏大权,不能外借于人,否则后患无穷。
【故世之奸臣则不然,所恶,则能得之其主而罪之;所爱,则能得之其主而赏之。】而现在的奸臣却不是这样。他们对所憎恶的人,能够从君主那里取得权力予以惩罚;对所喜爱的人,能够从君主那里取得权力予以奖赏。
在公司管理中,对职员的处罚与奖赏,最好的办法是按章办事,但这样的决策一定是老板来做,通知一定是老板签署。决不能将这样的决策权下放到下面,如果下放,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有可能会出现宫门无人问津,私家门庭若市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