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打开亲宝宝,在育儿小报里读到了闫涵写的这篇文章,深有感触,在此借用这一标题和文中的例子,分享给身边的家长,对照一下,我们是不是正在这样做呢。
谁没这样“帮过孩子”?
那天陪孩子去上创意课,内容是制作一副《秋天》的手指画。老师先做示范:给几张纸条画上树皮一样的花纹,用不干胶把画好的“树干”粘在已经涂抹了颜色的背景板上,在用手指沾上红黄相间的颜料在“树干”周围点缀些“落叶”……师范完毕,手工材料发到小朋友手中。在场6位小朋友都是3岁左右,有妈妈陪同。我看到 喆同学笨拙的画“树干”树,那些纸条被画的乱七八糟,坐在他旁边,有一股想要帮助他的冲动在我内体升腾。妈妈们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你这样画不行,得这样画”……“你看树干要斜过来一点,这样才好看……“你别用手掌啊,要用手指,少蘸点燃颜料,像妈妈这样点点点……”举目四顾,妈妈们已经纷纷上阵,小朋友被指挥着,有的拿着材料不知所措,有的呆呆看妈妈操作,有个小男生索性自己跑一边玩儿去了,急的妈妈喊起来“你过来自己做呀,是你在上课还是我在上课?”我不禁哑然失笑,原来妈妈的心思都一样——我们爱的很着急,急孩子没有用“正确方法”做事,急孩子慢吞吞完不成目标,急得忍不住要在他们旁边指点恨不得替他们成长。
家长们,您或您身边的亲人是不是正在这样“帮助”孩子呢?
每个孩子都自带天赋而来,与其想法设法激发,不如先好好保护他。很多时候,面对孩子,我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嘘,别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