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enton教育精华页之四十二# 在上期精华页的分享中,我们讨论到不少父母认为情绪管理就是不要让孩子出现诸如害怕、愤怒、悲伤等“负面”的情绪。这个认识上的偏差,上期我们已经强调过一遍,情绪管理绝不是压制或者否认孩子各种各样的情绪。情绪本身是没有所谓的“好情绪”和“坏情绪”,但是表达情绪的行为是可以选择的。
今天我们来重温一下情绪管理三步走:
一、反应:家长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要因为烦躁而随意惩罚、忽视孩子。Gottman在1997年的研究中得出,60%-70%甚至更多的父母,为了尽快摆脱孩子哭闹给自己带来的烦躁感,会采取“压抑政策”,比如用责骂,惩罚以及冷漠隔离的态度,以期望尽快让孩子平静下来。如果你第一步能稳住自己的情绪,你已经战胜了60%-70%的人。你的情绪稳定一方面便于处理当下的情景,同时你也为孩子做出了情绪管理的表率。
二、帮助孩子识别、表达情绪。孩子小的时候,父母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帮助孩子直面、接纳各种情绪,识别他们自己的情绪,给各种情绪命名。随着孩子长大,鼓励孩子将不开心的原因用语言表达出来,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情绪表达习惯,并且和孩子一起弄清楚情绪产生的原因,增强孩子对自身情绪的了解。这一过程也是共情的过程。
《婴儿大脑规则》一书认为仅仅识别出情绪这一步就能够舒缓“大情绪”。
三、提供指导:使用恰当的策略帮助孩子走出困扰。解决问题型策略和安抚情绪型策略都是不错的方法。如果事情还有改变的机会,问题导向型策略会发挥更大的作用。简单的例子:孩子的玩具不见了,你帮助想办法寻找;孩子某项功课没有完成好,你帮助寻找更好的学习方法,这就是解决问题型策略。反之,对于已无法改变的事实,安抚型策略会更为有效(Altshuler & Ruble,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