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当死亡发生的时候
如果不是昨天一个下午所经历的这一切,我是不会这样正儿八经地来思考这个问题的。刚刚62岁的大爷一下子倒下去,在他的工作岗位上,然后进入医院抢救,进入重症监护室的结果就是被告知死亡。
在死亡发生的时候,我看见了他因为抢救后电击的余波仍在痉挛的身体,眼睛直翻白,嘴里会发出一阵阵的呜咽,所有人包括医生都以为那是抢救成功的标志之一,因为他的心跳和血压在机器作用之下的正常数值。然而这一切只是假象。
面对冰冷的机器在一个人身上不停工作时,我感到的是心疼,人的生命如此不堪一击。
最后一次见面的时候是八月十五,我们在一起喝茶,聊了许多。他的期望,他的心愿,他对于这个大家庭美好的想法,那时我是挺认同大爷的,因为我们很少聊那么多,虽然他是大龙的大爷。他一生的起起伏伏,经历了各种的政策变革,关心政治,有自己的想法看法,在晚年时候围着儿孙在这个城市静静地守候在这里,倒是幸福的。
一个生命的结束就是这样突然。嫂子家的孩子让我照顾,她的小儿子沐沐去了邻居家,大儿子烁烁在那里也不舒服,拉肚子发烧。我没跟大娘细讲,让她晚些时候悲痛,有精神支撑着过去医院。家里就只剩下我和烁烁。
烁烁问我:爷爷到底怎么了?
我说:他去了。
去了?就是死了吗?
是的。
我想去看看他。烁烁的眼睛微微湿润了,但他觉得自己是个大男孩,所以强忍着一些自己的感情,只是和我念叨想去看看。
他在穿衣服,穿好你过去。待会儿打电话确认下。
烁烁因为肚子疼躺在了床上,我们开始谈起了整个死亡过程。谈完了,他给在医院的爸爸打电话。家里人依旧没让他过去,因为他有些低烧。但他仍旧喃喃低声对我说他想去,只为了见爷爷最后一面。
烁烁初二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家里认为他很叛逆。很多事家里了无法和他沟通,不过我们在一起的晚上却聊了许多。所有的话题都是关于死亡。
02我们要进行怎样的死亡教育?
每当过年的时候,家里的小孩子一说,笑死我了,疼死我了等等,家里的老人就会说,不能说「死」,不吉利!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死亡,是一个很忌讳的词。平日里,大家一般也不会讨论死亡这个话题。
很多人都是大限已至时,才第一次认真思考死亡。
《西藏生死书》说:我们是一个没有死亡准备的民族。
「人为什么会死亡?」
「人死后会去哪里?」
当孩子们忽闪着疑惑的眼睛,将这些叮当作响的问题摆在家长面前时,我们不是搪塞回避,就是胡乱作答:「他在睡觉」「他去旅行了」「他上天堂了」……
大人们以为把孩子和死亡隔离是对孩子的保护,结果,却让孩子对死亡产生了深深的疑惑和恐惧。
在我们的教育中,一直缺席「死亡」这一课。
白岩松说:「中国人讨论死亡的时候简直就是小学生,因为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的死亡教育。」
03活着是为了什么?
作家曲冰讲过某电视台记者袁君的故事。
那是2010年,一位富豪的妻子找到袁君,「想请您帮忙主持一场葬礼。」抑郁症,夺走了她老公45岁的生命。
读完富豪的生前日记后,袁君深深震撼。他决定在这次葬礼上做一件事情。
那天葬礼上,袁君公布了富豪一天的开销:这个数字还不及中产之家小孩子一天的花费。
他不是在车上,就是在飞机上,不是在自己会议室,就是在别人会议室。天天应酬,天天开会,天天拼命赚钱,但他并没有享受到金钱带来的愉悦。
他最大的快乐竟来自于一次汽车抛锚:「我让司机等拖车来,自己步行去公司。那天太开心了,我在路边看到了迎春花。如果没记错的话,我上一次看见它,是在大学毕业那一年,同学们一起去踏青。」
那一天葬礼结束,袁君回到家后,没有像平常一样看片子找选题,而是破天荒地下了厨房,做好饭,然后在楼下等老公和女儿回家。
「这场葬礼,让我的灵魂开了窍。幸好我还有时间、还有健康,还能好好地善待人生和生活,好好地善待每一个重要的人。」
04死亡教育有什么作用?
乔布斯一生颠覆了四大行业:
用iMAc颠覆了电脑,
用PixAr颠覆了电影,
用IPod颠覆了音乐,
用iPhone颠覆了手机。
正如iPhone开启智能手机时代一样,这四大颠覆,各自都开创了一个时代。
乔布斯为何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
因为17岁时,死亡教育让他明白了生命的意义。
2005年,他在斯坦福大学演讲时说:
「从那时开始,过了33年,我在每天早晨都会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会不会完成你今天想做的事情呢?」
于是,他决定「向死而生」,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去生活,如此才有了震惊世界的四大颠覆。
所以乔布斯说:「死亡是生命的最伟大发明。」
05死亡是生命最伟大的发明
乔布斯为何说死亡是生命最伟大的发明?
「很多时候,尽管生命依然在进行新陈代谢,但我们并没有活着,或者说并没有真正活着。只是在死亡刹那,或经过死亡体验后,我们才开始有了真正的生命。」乔布斯说。
为何说经过死亡体验后才有了真正的生命?
「死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知道生的可贵。一个人只有在认识到自己是有死的时候,才会开始思考生命,从而大彻大悟。
不再沉溺于享乐、懒散、世俗,不再沉溺于金钱、物质、名位,然后积极地去筹划与实践美丽人生。」乔布斯说。
史铁生说:死亡是一个必将到来的盛大节日。
它终将到来,我们无躲避。每个人都是一本书,出生是封面,死亡是封底。
我们虽无法改变封面前和封底后的事情,但书里的故事,我们却可以自由书写。
李开复除了创新工场创始人、「梦想导师」的身份,也是曾任职苹果、微软、谷歌三家上市公司的总裁级人物。而今,他又多了一个身份:癌症患者。
从人生的巅峰坠入病痛的折磨,从喧嚣抵达沉寂,这是属于李开复的17个,也是包含了17个月的追问与忏悔。
「除去虚名和成就,你的人生还剩下什么?」
面对死亡,我们反而容易得到顿悟,了解生命的意义。让死亡成为生命旅程中无形的好友,温和的提醒我们,好好活我们的生命。
李开复的7个死亡学分:
1.健康无价;
2.一切事物都有它的理由;
3.珍惜缘分、学会感恩和爱;
4.学会如何生活,活在当下;
5.避免名利的诱惑;
6.人人平等,善待每一个人;
7.我们的人生到底是为什么?
06从生以来,向死而生
关于活着这件事,死亡是最好的老师。
很喜欢毕淑敏的一句话:「人生本没有什么意义,人生的意义便在于我们要努力赋予它的意义。」
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我们常说的人生三观。
但其实从生命的角度来讲,有生有死才是圆满的生命,所以这样的三观是不完整的,缺少了最重要第四观——人死观。
人死观,并不是一种消极的思想,而是一种最智慧和圆满的生活态度。
当第四观介入之后,原本三观当中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会开始发生相应的变化,开始介入「从生以来,向死而生」的思考,对人、事、物和关系都会有更高的意识和更智慧的抉择。
编 者 后 记
让生命开始倒计时,把生命当中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当做最后一个人,最后一件事来看,你会更全情的投入到当下的体验当中,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珍惜每个人每件事。
向死而生,会让我们开始不因短暂的得失而愤懑,不因眼前的利益而烦恼,不因手头的问题而纠结。会让我们以大格局、大视野的角度去面对生命。
生命无价,我们要利用自己这一次的生命,不光是做一点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还要在此基础上,让自己的生命觉醒。
当我们真正的明白了向死而生,把全部的生命投入到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事情上,并在此基础上觉醒,才能成就生命真正的价值,让生命真正的散发光彩!
让我们做一个假设,
如果你的生命只剩30天?
你想如何度过?
也许只有真正体验过死亡,
才能明白生命所赋予的意义。
07我和烁烁在一起
我们的亲人在我们的身边是我们的这世的缘分,生命就是这么脆弱,或许此刻大家在一起欢声笑语,下刻就分离。假如在一起的时候,不好好地去说 话,去表达你的爱,当分开了,离开了说再多都没用了。我给他讲了我的爷爷去世的时候,我们面对死亡的举动,我抚摸他的手,他的脸,柔软也有温度。面对死亡,我们更应该学会从容。因为死亡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
后来嫂子回家来了,我们一晚的交谈给烁烁了许多启发,他主动地让妈妈来帮他做推拿,做按摩,和妈妈说话。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死亡或许这个话题太过沉重,但当我们静下心来,好好与他来讲整个过程,他或许也会多了写感悟和启示。死亡教育应该成为孩子家庭教育的必修课,就像上面讲过的许多道理一样,从生以来,向死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