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在武汉大学上思维导图认证班,我们袁老师有一个特点,不管走到哪里,只要有一点点的空隙,就会拿出书来翻翻。下午是袁老师的课,我趁着这个间隙,快速阅读了他带的这本书。
作者从时间、梦想、行动、学习、思维、努力和成功七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从逻辑的角度来说,事实上还是有一些互相重叠的地方的)。当然,也有许多内容值得我们学习。
比如,在时间这里,作者提出要将时间用在刀口上,提出快工作,慢生活,如此有快有慢,确实是这样,我认为有节奏的生活,才能真正称之为生活,我发觉自己越来越倾向于慢生活了,很可能年纪慢慢变大了吧。
梦想这里,作者提出要找到自己的巴拿马,要有自己的人生格局,还对格局进行了分级,我认为我在三级左右,目前还只能关心自己(哈哈)。要打破梦想的框架,不要给自己设限。作者还提出能力可以嫁接,这点我感触比较深刻,从我自己来说,我做过护士、做过淘宝、做过管理,到目前做讲师,喜欢过玩游戏,看小说,卫斯理小说共200多本,我前后复习了好几次,但在这些中间,我从来没有批判过自己什么,因为我发觉我的每一种经历,都会在不经意间发挥着作用,比如说我做淘宝时学到的Photoshop、营销,在我后来办公室工作和文化宣传工作中发挥了作用;比如说,我卫斯理看那么多次,会发觉我的思想会很不受限,我想象力的广度会非常大,我能接受任何荒诞不经的想法;比如说,我玩的游戏中有一个角色是丐帮,其中的降龙十八掌,让我对现在思维导图课程中的BOIS感悟更深刻了,表述更形象了。
行动这里感悟到的是最小化可行产品,有些时候,不需要把产品做得非常完善之后才能推出,便退出边完善或许也是非常好的方法。有的时候,我们不敢推出产品,因为怕它还不够完善,但很可能会因为这种不敢,就使得这个产品,或者这个项目永远都不能面试。所以想到什么,就去做吧!
学习这里感受最深的是,80%的时间用来学习主业,专注学习,但是20%可以用来自由学习,这样兼备了精度和广度,非常棒的安排。
思维这里的断舍离,与我的观点非常吻合,我总是在思维导图课程中讲述思维导图是对思维的断舍离,要提取关键词,让大脑的吸收更简洁、容易,当我们的吸收更有效后,我们的产出也会变得令人惊喜。另外作者在调动潜意识中提到的创意思考三个步骤,其实前两个的发散跟思维导图的bois很相似,但不如bois来得有效,就是找关键词,找关键词的属性,但事实上,bois可以从属性再到关键词,也可以从关键词再到属性,更为灵活。但作者提到的关键词之间的属性混搭,真的是一种非常有趣而且有效的方式。这里他还提到了写作的碎片化和混乱化,不一定要按照目录按部就班的写,可以想到哪里就写哪里,慢慢的不断构建,结构就搭成了,非常棒!我要好好借鉴。
最后感悟到的是成长型的思维模式,凡事都问我可以做得更好吗?还有更好的方式吗?如果这个方式失败了,那有没有一种方式可以让我成功呢?这种积极的思考模式,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另外作者提到的长板和短板理论,也非常有意思,其中有一段话,“仔细考察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利用自己的优势努力工作,通过与人合作来平衡自己的劣势。回避在很多不同方向上空耗精力。保持专注,把自己能做的做到最好,并保持留意新的机会”,可以让我的swot课程更为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