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收拾好所有东西,半跪着趴在床边,把《放学后》最后的结尾给看完了。跟着前岛一起从头猜到尾,只猜对了一个凶手,还被作者留了个悬念,不知是否抓得住。
这是我看的第五本东野圭吾的书。一如既往的引人入胜,不知道我这次是怎么做到分三次才看完。
高中少女,正是最美的时节,如那清浅小溪里的水,清澈透亮,有着美丽、纯粹的梦想。也正因清浅,容不得半分污点。当纯粹与梦想被撞破时,一定会选用最惨烈的方式,哪怕两败俱伤鱼死网破,也要维护自己的纯粹,净化被污染的那部分水。宫坂惠美即是用了最极端的方式,联合杉田惠子做了一个完美的局,杀害了破坏她自信生活的两位老师。
惠美是高一新生,射箭社团的一员,她的状态在杀人前后有明显的不同。在集训后,两名老师死之前的一段时间,她常常走神,瞄准靶心却会恐惧放箭;而竹田和村桥两位老师被谋害后,惠美的状态马上就不一样,或许是再没了那种被“视线强暴”的心里负担,之后的训练和比赛,结果都远远好于之前所有的训练。
十六岁少女,多愁善感又多情的年纪,心思百转千回,哪怕是最细小的一个针,也可以在心上捅出无限大的洞。无法修补,或是将针拔出,待伤口慢慢愈合;或是接受这痛楚,让针慢慢长进血肉,再也不见,不碰不疼。惠美听了惠子的劝,没有自杀,却选择了更极端的方式,谋杀了两位无意中伤害了她的老师。由此将这根针在扎的更深,与血肉联系更密切之前,彻底拔出。 而杀人时的害怕,用惠美自己的话说,“只要闭上眼睛,回想这十六年来开心快乐的事,然后再想想那次集训时发生的事,很奇怪,心里会涌上一种冷静的杀意。”她要守护的,是这个年龄的少女拼了命也要保护的东西。
前岛面对长谷的询问时,说,“对她们来说,最重要的应该是美丽、纯粹、真实的东西,比如友情、爱情,也可能是自己的身体或容貌。很多时候,更抽象的回忆或梦想对她们来说也很重要。反过来说,她们最憎恨企图破坏或者从她们手中夺走这些重要东西的人。”这个年龄的少女,生活远没有自己的梦想与情感重要。这份情感,可以是 友情,可以是爱情,也可以只是自己内心波澜起伏的感受,绝对不允许任何一点受到侵犯。 惠子对惠美的友情,也是一样。她选择做同谋,做了最完美的计划,只为保护自己的朋友,让她从噩梦中解脱,重新回到她本该美好的生活。
这在成人看来根本无法理解。人多是健忘的,大多数成人都忘了,他们自己的青春时代是怎样的抵触权威、守护自己的梦想,哪怕只是守护自己的发型。这是青春赋予的特权,可以质疑,可以反抗,可以肆意绽放自己的美,虽然依旧会被打压到灰头土脸,依旧浇不灭那澎湃激情。惠美选了最极端也是让自己恢复最快到一条路,也最终将自己送上了一条不归路。但是,在几乎没有勇气活下的情况下,又怎么去评价她的选择到底是对还是错呢?
小溪虽清浅,亦可以形成漩涡。请好好守护每一个花季少年最纯真的梦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