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盐可甜的下班空档

学生中考结束后,作为初三毕业班的老师,今天是第一次下班这么早,4:30准时从学校出来,第一次见到天还是亮堂堂的,校门口是空荡荡的,路上也没有车水马龙。

一路顺顺畅畅的回到老公的工厂。几个熟悉的女工见我下班这么早,都表示出惊讶,他们的招呼是:“放假了吗?”看来做老师的下班晚点是理所当然的。

个体工厂,其实很辛苦,很多时候老板就是伙计。每天晚饭前是一天中最忙的时候,发货,打包,抄写码单,托运。看着大家都忙得团团转,也不好意思在办公室里翘着二郎腿,于是和工人一起投入到紧张的晚高峰中。


不懂抄码单,不了细活,所以只能做粗活,我我给自己找那个剪线头的工作。没多久慢慢地看出了一些名堂;这个不是应该机器上就剪掉的吗?需要扣工资吗?有没有相应的制度?对于我的发问,一起干活的工人一边表示出惊讶,一边又不置可否。

于是突然想到对于工人的考核。其实任何人都是有惰性的,有时太过人性化,时间久了,工人便觉得是理所当然,要收紧就很困难。

从短期讲工厂的制度严是对于工人的一种不苛严。但是从长期看,一个企业的良好的成长离不了制度的管理。制度的管理会促进企业的发展,反过来可以提高工人的福利。

但是等我把这个想法跟老公说的时候,他便笑我太过理想化。其实大部分打工者并没有主人翁的精神,这也是很正常的。他们与工厂之间的关系就是雇佣和被雇用,而不是唇齿相依。但是体制内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却更为牢固,就比如很多老师认为学校是我家,学生是我的孩子,分数是我的颜面。而这一切与金钱都没有必然的挂钩。我的每一天晚下班都是自愿留下来,没有加班费,也没有校长的授意。但是这样的观念为什么不能在工人中产生呢?

其实有些合作了10多年的工人还是有归属感。最难弄的是短期流动性很大的工人。她们往往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于是想到了企业管理其实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一些私人企业可能更需要的并不是资金,而是管理的理念。

以上便是一个老师在下班空档期可盐可甜的对于的打工史。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