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是一种无形的却又最重要的东西。信任像是一张网,区分出了是否是一侧的人。这个网似乎确认了一个大的前提。
社会中的信任,大部分是一种契约关系式的信任。将彼此视作是社会人,默认对方会遵从基本的社会规范。
朋友之间的信任则是一种明确的知道在不损害朋友利益且自我的行为符合基本道德规范时,对方起码会选择站在我这一方。这比陌生人便更生出了和更进一步的关系。
亲人因为天然地伴随着亲缘关系并且往往伴随着长时间的相处,便是更进一层的关系,是可能出现家庭成员之间权力的主动让渡的。这种让渡也因为长久关系的维持变成一种绝对的互惠互利。这有点像是较早时期的亲族关系,是因为生活范围狭窄,利益必然存在交集。这种前期的让渡就类似于一种早期投资。
但现在快速的大城市生活解构了原来的父子关系、社区关系。而知识的高触达性也让父母权威性丧失,甚至朋友也在变动不居的生活中不断地被更换、替代。
因为人和人之间产生高于契约式的信任,有一种绝对的前提便是相处和交流。对对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对方的行为有一定的预期,产生某种确定感,这些确定感便可以说是信任的同义词。因为了解,在出现误会的时刻也能找到预期的锚,进而形成解决误会的前提。这是一种节能的机制。因为在面对不确定的情况人是需要很耗能的去分析理解很多事情的。对于更早期的人类来说这便是不安全。
信任、了解、安全似乎存在存在某种隐秘的联系。因为说到底,人所追求恶事某种确定性,确定性便代表着安全。但获得确定性的方式却又许多。契约是最典型的,以奖惩作为基本工具,结合制度得以保障,形成一个稳态。无条件信任则更加困难,无条件信任很多时候是不平等的,也就是说权力弱势方可能无条件信任权威,但权威因为信众众多,并不能知晓所有信众的存在。另外一种是平等的无条件信任,这对双方都有很高的要求,也仅仅只是个暂时的稳态,因为双方都在以自己速度和方向在变化,完全同频的变化概率是极低的。故平等的无条件信任是一种珍贵的礼物。是需要关系双方的时刻努力才可能做到,而不存在结了婚就怎样,是父母就一定会怎样。努力获得信任并维持住信任,是每个人需要坚持一生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