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我蜷缩于阅览室的一角,费力地获取着其间微乎其微的空调暖度。手里捧着刚从书架取来的一本散文,翻到第二篇文章——《我吻女儿的前额》时,忽然神游起来。不知谁说过一句话:没有人能够感同身受,去体会别人的苦痛,因为毕竟你不是那个他。或许真的如作者所说,我们感受到的所有滋味只能自己慢慢消化。不过看到此篇文章时,我真真切切能体会当女儿离开时作者的悲痛之情,因为我也曾亲身经历过至亲之人的忽然离世。那时的我,迷茫、无力、悲伤……心,一下子就空了。
彼年,我正读高二,在校外走读,外公外婆一直陪伴着我,细心照料着我的生活起居,原本以为这样的生活会一直平平淡淡幸福地持续下去,哪知天有不测风云,他们在探亲返回途中竟意外发生车祸,双双离世。以前我总不能理解,为什么人们总要把不愿意接受的事实形容成像做梦似的,那一刻,我也隐隐希望自己只是在做一个噩梦,梦醒了,外公外婆就回到我的身边。但是现实是残酷的,我最爱的两位老人就这么溘然长逝,我连他们的最后一面都未见到。哭到最后,赫然发现,自己已经流不出眼泪。
以前的我总是很好强,什么都争第一,情绪起伏甚大,经历此事后,伤心之余,我更是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突然觉得人真是卑微,再怎么努力也改变不了残酷的现实,唤不醒我最爱的沉睡的亲人,渐渐地,我开始怀疑世界,对生活持悲观态度,曾一度有发展成忧郁症的倾向。庆幸的是,还好我没有放弃阅读这个习惯,它为当时如死灰般的我的心境注入了新的活水。已经记不清当时看了什么书,只记得里面的一些话让我感触很深,和现在鸡汤系列有异曲同工之妙,意思就是要独立,要勇敢,要一直坚强。从文章中我汲取到了乐观与自信的力量。
我诚心感谢那些积极向上的书籍,因为它们在特殊时段为我幽闭的心灵射进了一道名曰为正能量的明亮光芒。毫不夸张,一本好书能拯救一个人的灵魂。如果说在此之前看书是被动的,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应付作文,带有功利性的话,而在此之后我主动看书仅仅是为了充实自己丰富自己。
日子久了,渐渐地,我发现自己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淡然了,更阳光了,更随性了。好像,人生随遇而安也不错。
上大学后,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在徘徊在图书馆成列的书架附近,仔细地搜寻想看的书籍。每次看到书架上一排排整齐的书时,总会产生想把它全部阅读完的冲动,可我知道,就算穷尽毕生之力,我也不可能浏览完所有的书籍,书海浩瀚,知识无穷无尽,我能做的就是趁有限时光,能看多少看多少,能学到多少就消化多少,历史类、文学类、传记类、游记类、哲学类、语言类、神话类……多学点总是好的,一方面读书可以让丰足自己内心,让自己不再因寂寞而寂寞;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自己从书中学习到生存的技能,为自己认识世界打开一扇窗。
我很享受读书的时光,只需一桌一椅,一杯香茗,我就可以静坐整日。我不喜欢翻阅电子书,而是偏爱纸质书籍,望着泛黄的封面,闻着淡淡墨香,听着书页之间摩擦出的清脆响声,内心就会泛起一层淡淡的涟漪,那是一种莫名的悸动,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会感到十分满足。
我的人生目标并不远大,活的开心就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是莫大的幸福。我爱阅读也爱写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稀奇古怪的奇思妙想,我也不例外,小时候我就喜欢随手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初中时还萌生了想把自己的经历改编成小说的念头,但是只写了开头,后面就由于种种原因就再未续写下去。现在终于可以重拾以前的未完成的梦想。说真的,我很高兴。我想等到年老时再翻开自己写的东西,一定全是满满的回忆。
我一直认为汉字是有感情的,所以我也希望自己笔下的文章能够对得起这些博大精深的精灵。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以前总是看得多写得少,幸好现在还不迟,一切都还来得及,何况我并不是从零开始。
思想是无限的,我想在自己活着的时候留下一些痕迹,更希望传递的正能量能够感染更多的人。
毕竟我来过,我不曾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