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机器人真傻,这个机器人很丑 ... ...
以上是大部分用户对机器人的常见评价,这句话对于这款机器人的产品经理、研发工程师而言,是极为不舒服的。没有人希望等到一份这样的评价,尤其是自己辛苦付出后的负面评价。
从以往经历中,在上述的表达里,我们刨根溯源可以发现,这些评价其实是源自用户对于机器人产品的认知偏差,当然这种认知偏差也存在与其他产品案例中。
偏差一:机器人概念的高预期导入的。
机器人,什么是机器人?普通人说起来机器人往往想到的是高大上、科技、先进。这个词在出现时就带着未来感、看到这个词每个人想到的是什么?是施瓦辛格所演的终结者,从未来回到过去。是黑客帝国,程序的哲学。在一轮一轮的电影、文章、文化的熏陶下,机器人已经变成了具有门槛属性的概念。因此也就不难理解用户对机器人的评价都是负面。
对于产品经理而言,首先要能知道用户所描述的傻是什么,说话傻?行走傻?表情傻?同样,丑和笨也是一样的。
现阶段,通过技术上实现一些不傻、不丑、不笨的机器人,可能会有点困难,所以,更多需要产品经理在这个时期中,多发挥一些产品能力来补充完善产品,来补充用户心中对于机器人缺失部分的需求。
例如:设计一些俏皮可爱的对话来降低用户对产品的期望,同时扩大用户对机器人的容忍度。
例如:增加一些可以灵活方便穿脱的外套皮肤,以增加机器人外观的美观程度。
例如:增加一些活灵活现的表情设计,引用一些表情包造型,增加产品的亲和力。
用户在一些产品暗示的条件下,可以对冲“机器人”概念带来的高期望,让用户一步一步的降低预期,达到一种与产品能力接近的期望,才能保证产品成功的可能。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也是会出现“机器人”的高预期与实际体验带来的落差体验,这往往会导致用户对产品产生极大的不信任感。
不光会影响产品信心,甚至扩大到公司层面都会有负面的认知和影响,往往导致这样的代价更大。
偏差二:产品高科技的外观带来的
机器人往往采用高科技的外观设计,让人有一种一看见就兴奋的感觉。但是,却会带来一种负面,即,一旦用户体验不好,功能不完整,开发bug太多。都会让用户产生高科技外观与低质用户体验之间的落差。这种落差有时候会让用户产生一种对产品的愤怒。
偏差三:产品宣传的过分夸大导致的
机器人产品中多会采用一些过分超前、过分夸张、过分延展,超出这个时代水平和技术的层面。为了追求短时间内不能达成的功能和水平,过分的夸大通常在短时间内又会让用户放弃产品。这个过程往往经过希望、失望、极度不信任,甚至后期的产品尽管经过改进,但是仍然无法重建用户信心,成为一款没有人气的“成功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