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补习班》简介:马皓文因一次意外事故而入狱,让他遗憾地错过了儿子七年的成长时光。用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和满满的爱给予儿子马飞自由成长的空间,教会儿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面对困难的勇气。马飞面临学业问题,尽管在学校看来儿子没有可塑之处,但马浩文从未放弃,鼓励孩子找到心中的梦想并为努力。马浩文与校长求情,打算用一个月时间将马飞的学业提高,证明他不是不可救药的学生,“学渣”也是可造之材。
影片聚焦教育和父爱主题,但褒贬不一。影片中的教育让观众引起了共鸣,差生总是不被大众喜欢的,无论是同学还是老师有时更包括自己的亲人。幼年时期的马飞被老师训斥脑袋缺根弦以至于后面一直被同学嘲笑,学校里的教导主任说马飞:“煤球再怎么洗,永远也变不成钻石”,妈妈也说:“这孩子就这样,没救了”。听了这么多的否定,马飞也觉得自己就这样了,自暴自弃了。但这个时候,有个人告诉他,你是这个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一句话,让已颓废了的马飞重新找回了自信,重新对待自己的人生。
父母常说的一句话:“我现在这么努力工作都是为了你,你要好好读书上个好大学”。父母想给孩子最好的,给孩子报补习班,找好的学校,接受自认为最好的教育。你有问过孩子的想法嘛?你说你这是为了孩子好,为了他以后少走弯路,现在多学点东西以后就少吃点苦。狗屁!!!你敢说你没有自己的虚荣心所在吗?
剧中马飞的妈妈拼命赚钱,把孩子送进市里面最好的学校,但从小缺少父母关爱和陪伴的马飞,早已对生活的热情都没有,更别说好好学习了。马皓文深知这一点,所以一出狱就把马飞接到身边,照顾他陪伴他。马皓文问马飞:“你有没有想过长大要干什么?”马飞想都没想:“考清华北大啊,妈妈说的。”
“清华北大只是过程,不是目的,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
马皓文以身作则陪马飞去感受大自然,带他去参加他喜欢的航展,陪他去学课本学习不到的知识,让马飞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判断。
父母都希望自己儿女都能好好读书,考上一个好大学,这样才有出息,父母脸上也有面。但通过考试并不是人生的最终目的,考上清华北大也只是手段,发现你真正喜欢的事情,找到你自己的目标才是最重要的。
电影中有个片段印象挺深刻的,教导主任的教育一直在他的传统思路里,相信着:“煤炭变不成钻石”理论。也是这个思想把他引以为傲的儿子推上了绝路。如果他能够给他儿子一点点鼓励,他的人生也不至于这样。
今年上海17岁男生因被妈妈批评,当着母亲面跳桥轻生。生与死都是在一念之间,在少年时期,我们都思想不成熟,会有冲动的时候,父母也一样会有冲动的时候,但在愤怒的时候双方都克制一下自己的情绪结果肯定会大不所同。
有一位心理博士在课上分享了一个考上清华大学孩子的故事。妈妈去参加小学儿子家长会,老师说:“你儿子智商有问题,建议你带他去医院看下。”回去路上,她流泪了,但还是对她儿子说,你并不是一个笨小孩,只要你细心一点,你一定会超过你同学的。儿子黯然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好像长大了许多。儿子上了初中以后,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位置上,等着老师叫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的儿子都会在差生的名字出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意料,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她儿子的名字。让她很不习惯。临走时她去问了老师,老师说:你儿子的成绩考重点中学有点危险……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学校。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搂着儿子的肩膀,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重点中学。”高中毕业,第一批重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来了,儿子从学校回来了,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特派专地招生办公室的录取通知书放在妈妈的手里。这个时候,孩子哭了,孩子边哭边对妈妈说:妈妈,我知道我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谢谢你欣赏我。这个故事印证了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对一个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电影《银河补习班》马飞的爸爸妈妈对马飞就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的教育其实就是孩子最好的补习班。
你知道吗,每个孩子身上都长着一个神奇的感受器,他们就是能感受到,大人对他们的感情是不是爱。
有人看完电影很赞同里面教育,也有人说这是毒鸡汤,放在现实是根本不存在的。带孩子逃学去游玩回来从全班倒数第一名考上全校前十名,那那些在学校里努力的孩子了?觉得太不符合实际太扯了,带孩子去看,根本就是误导孩子。其实这电影应该真正的是给父母看的,电影中所表达的也应是:希望孩子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思考和方法。在旅游的时候,被陷在洪水中的马飞,把床板拆下来当船,用口哨求救,最后被解放军及时救下。电影旁白说,这是一个初中孩子能想出来的办法。但前提条件是,他要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和面对生活的勇气。电影虽然很多地方引起争议,但我相信身为人父去看这部电影一定会有些地方引起共鸣,而且电影有争议,就能带动人们的思考,这不失是一部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