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这么大唯一能说得出口的爱好可能也就是读书了,工作以后读的书籍大多与职场技能相关,直到怀孕期间才开始了自主的阅读,也就是想看什么就看什么。
坚持晨读也有一年多的时间了,从上个月开始在朋友圈和微博分享晨读的心得后,有不少小伙伴问我关于读书的问题,我梳理了一下,有5句话想送给想读书又不知道怎么读的朋友们。
对于读书总是会听到类似这样的问题:
“我也想读书,可就是看不下去怎么办呢?”
“是读纸质书好还是电子书好呢?”
“你们一般都在哪里买书啊?”
“哪里能下载到电子书啊?”
“一年读多少本书比较好啊?”
“那么多书怎么选啊?”
……
每当听到这种问题的时候我都很想冲过去告诉那个小伙伴,别纠结了,读书其实没有那么难,我们不需要背负那么多道义价值的判断,与其在意那么多,还不如先开始再说。
记得以前有人讨论跑步的问题时,也有人会问是“早上跑好还是晚上跑好 ”得到的答案是“跑就好”。我想这个答案适用于任何我们想做的事情,与其纠结怎么做不如选择最方便快捷的方式,先做了再说。尤其对于读书这种稳赚不赔的事情,就算你读完了当时没有什么收获,但也没什么大的损失不是吗?
我们经常会在做事情的时候把“开始”想得过于严重了,犹豫再三总是很难迈出第一步。其实犹豫对比的时间也是一种成本,我们应该学会提高单位时间的价值,高效地做事,而不是把时间都花费在纠结上。
当你下定了要读书的决心,也开始了读书这个行动,那就不要纠结没有时间的问题了。其实忙和累正是我们没有合理安排时间,没有有效利用精力造成的。只要你把读书这件事排进你的日程表,从心底里认为它是值得做和需要做的事情,那你总是能找到时间来做这件事的。
比如我前一篇文章《当妈以后,如何找回属于自己的时间》当中就介绍了一些可以听的APP,我们可以采取听的方式,也可以运用kindle等电子书设备在碎片时间来实现看书的动作。最主要的是你要先养成读书这个习惯,建立读书的兴趣。
在《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中,主人公洪镇洙通过100天读33本书的方式,从一个不会看书的人到把看书变成了一种习惯。只要这个目标是你真正想达到的,总是会想方设法找到实现它的方法,读书也是一样。所以不要再拿没时间看书来当借口了,先问下自己真的想看书吗?
读自己的书,别人的书单与你无关
如果不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那不管读多少书都只是散落在地上的树叶,你只有先建立了自己的知识树,所学的知识才可能发挥作用。
对于书单影单歌单之类的文章往往是最受欢迎的。它们的存在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便捷性,而且也提供了一种了解各位大神知识结构的途径。但书单毕竟是别人的,我们可以参考,但不要照搬。
即使是把别人读过的书都读一遍,把别人走过的路都走一遍,我们的收获也不会和别人一样。我们注定要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那何必按照别人的套路。
以前我也经常把每年看多少本当作目标,但慢慢发现,其实这种思路是不对的。因为从本质上来说,读得多并不代表什么,更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
经常听到有小伙伴说,“哎呀,他好厉害一个月读了那么多书,而我三个月才读一本书…… ”
其实读书不能这样比较的,或者说读书并不是能比较的事情。书与书的内容不同,人与人的收获也不同,数目上的多少并不能说明什么。
如果一定要找个指标来衡量读书的效果,那就以输出来衡量吧。写了多少读书笔记、多少书评、做了多少分享,这些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看出读书以后的效果,但这也仅限于自我衡量,真正的收获只有自己知道。
读书,给你带来高质量的社交
最近流行一句话,叫“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确实如此,当你读书以后,也会吸引到更多爱读书,求上进的人来到你的周围。这样你的圈子就会变得质量高起来。有小伙伴说,我的朋友圈都是各种晒吃、晒娃、卖面膜的,就我自己读书好另类。其实这个时候是因为你没有找到组织,多去积极的人堆里凑凑,你会发现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最后连朋友圈都会大换血。
比如我每天早上在朋友圈发晨读分享的卡片,刚开始也有些顾虑,但是我发现慢慢有很多积极的小伙伴都来主动添加我为好友,原来的朋友也有不少在我的带动下开始尝试着分享。现在每天早上一打开朋友圈,会发现各种积极上进的人奋斗着的画面,自己不加油都不行。
而这一切都是从读书开始,从分享开始带来的改变。所以说,读书绝对是最有价值的投资,如果你还在犹豫,那不如从明天开始尝试着养成读书的习惯。如果你已经习以为常,那不如我们一起相伴,成长的路上永远不会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