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训练营开了两期了,每次开营之前的启动课上,许老师都会问大家:你为什么要阅读?
被问到的同学通常会很震惊,只知道要阅读,只知道阅读是好的。潜意识里似乎总有声音在说;如果不阅读,结果会很糟糕。
会有多糟糕?是怎样的糟糕?会痛吗?还是会死掉?
好像……并不会痛,也不会死掉,没有阅读习惯人海了去了,也没见他们过得有多惨。
那么,你到底为什么要阅读呢?
等同学们从震惊中恢复过来,我听到了各种要阅读的理由:为了自我提升,为了人际交往,为了开拓眼界,为了提升工作技巧,为了丰富自己的人生……
我自己在第一期的训练营里也暗自问自己:做为训练营的营长,你为了什么要阅读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和许老师还发生过争执,我认为,人生已经这么痛苦了,阅读一定要为了有趣,强迫自己去读那些又厚又深所谓对人生有益的书,无异于往一碗美味的牛肉面里按进了大把的香菜,顿时让人胃口全无!
许老师当时说,那你就先为了有趣而阅读看看吧。
我还暗自高兴,觉得自己赢了。
互联网的特点就是,你永远不知道跟你擦身而过的那个目光猥琐的光头,在微博上说两个字,就有来自全世界的3000万粉丝对这两个字狂热回应,而这两个字不过是:晚安。
我在第一期的训练营里就经历了这种无知。启动课上一些看上去腼腆内向的学员,在训练营里畅谈古今,描绘未来,阅读范围之深广,让我这个营长汗颜。
我开始好奇,他们在说什么?好像很好玩的样子。
熵是什么?商业模式又是什么?众包是哪个品种的小笼包?社群经济又是哪门子的经济?于是我又去问许老师。
许老师说,那你去看看《创业无畏》吧。
我拿到《创业无畏》的时候,毫无美感的封面,小小的字体厚厚的一本,是我从前避之不及的那类书。
第一章讲到柯达退出历史舞台的前因后果,我看完简直是震惊。
2004年,我还是个穷高中生,梦想就是拥有一台柯达的傻瓜相机。那时候一个月的生活费也才300元,临近毕业的时候我咬咬牙,花了99元买了一台柯达,送了两卷胶卷。当时特别珍惜胶卷,风景是舍不得拍的,全部用来拍毕业合影。每拍一张照片之前,都要好几次调整模特的姿势,当时没人敢找我写同学录,都怕我要求合影。
两年之后,我就找不到那台柯达了。数码相机出现在我的视野里,我开始做些兼职,放假的时候就流连在商场的数码专柜。
还没等我存够买数码相机的钱,拍照手机就出来了,数码相机开始跌价,我权衡再三,还是买了台拍照手机,当时拍出来的人像真是好看——因为像素低,痘痘什么的都拍不出来。
2012年1月19日,柯达提交了破产保护申请。此时我的手机自带相机的像素是:800万。距离柯达公司第一次发明数码相机仅仅过去了37年,而此时的像素相比柯达第一台数码相机的像素翻了至少8亿倍。
我经历了这一切,然而我并没有察觉。
这些年有多少百年品牌轰然倒塌,当你找不到童年用过的那些大品牌时,你只会伤感的叹息说:旧时光一去不复返,然后继续茫然的过日子。而对于那些对时代变化具有超凡敏感性的人来说,这二十年地球的改变,相当于白垩纪撞击地球制造颠覆的那颗小行星,在这二十年间连续不断地撞击地球所造成的颠覆之和!
而这种撞击在未来的二十年里,只会越来越频繁。
我颤巍巍翻出手机想给许老师发信息,我想说:这本书唤醒了我。
在接下来的训练营时间里,我又阅读了《商业的本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帕洛马尔》等,在管理、人际关系、哲思等各个领域,这种唤醒不停的出现,我感觉自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只不过刘姥姥是来见世面,而我是来颠覆已有的世面!
我们都有这种体验:每天照镜子,是无法观察到自己的衰老的,直到某天翻出了5年前的照片,才会惊觉昭华易逝。人对于变化的后知后觉最开始是出于保护——祖先们不喜欢变化,因为变化意味着立马死掉,他们生活在脚力所及的一小块地方,一生和固定的一些人抵御变化,以期更长的寿命。而现在,你坐在家里能看到地球另一面的球赛,能看到宇航员登月,能和全世界各地的人做生意,世界环境变化了,这时的不变就意味着死掉。
比如百年企业——柯达。
如果再问我为什么要阅读,现在我的会说,为了唤醒后知后觉的灵魂,跟世界上最聪明的那批人同频。再过半个月,不,再过一星期,这个答案也许都会不同。一成不变的阅读动机根本不足以跟上人成长的步伐,因此你真的很有必要在每天拿起书时都问自己一句:
今天,为什么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