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去年《欢乐颂》热播的时候,我狠狠的追了这一部剧。除了剧情,更多的是被刘涛饰演的安迪所吸引,她的五官,气质,发型,服装。我心里暗想:这太好看了。
刘涛是五美中实际年龄最大的,但我依然觉得她好看,透过外表,更想深刻了解她那种知性干练的风格。
我欣赏安迪,有一大部分原因是演员选的好。刘涛的气质、身材,穿上一身职业装,与安迪的角色契合的天衣无缝。
虽然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说,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看人,要客观的去评价一个人。
我曾经也一度的认为,长得怎么样无所谓,穿什么衣服无所谓,只要三观正,品性好,其它的都不重要,都能是朋友。
后来,我发现,这些所谓的“不看五官,只看三观”都是理论上的。
完全不以貌取人,我真的做不到。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越来越喜欢“以貌取人”。
五官决定人家愿不愿意认识你,三观决定适不适合一起玩耍。
02
小莉是我的同事,因为二十好几了,经常被家里人安排着相亲。上一次相亲之后,和一个帅哥交往了。
小莉的告诉我们,相亲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过程,一眼看到的就是五官,对得上眼就继续联系,如果不合口味,当天可能就是彼此最后一次见面。因为觉得对方长得不错,而自己年纪也有了,所以就想给彼此一个机会,深入了解。
我觉得小莉的想法无可厚非,懂得打扮自己的人,会在初次见面给对方获得较高的分数。
于是,几个同事针对“社会不公,五官长得好还能当饭吃?”之类的话题展开了讨论,整整吐槽了一下午。
无独有偶,公司另一个同事张姐跟老公也是相亲认识并结婚的。
她跟我说,“原本我比较排斥相亲,但是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给我的感官很好,穿着得体,于是就有了之后的交谈。后来保持联系,觉得五官好,三观也搭,我们就自然而然地恋爱,结婚了。我觉得这就是缘分。”
小莉和张姐的故事,使我想起了一句话:爱一个人,始于颜值,忠于人品,如果连第一关都没有过,如何指望别人看到你的才华和人品。
03
杨澜曾在《形象永远走在能力前面》描述这样的故事:
1995年的冬天,杨澜如果找不到工作,就会回国,可是杨澜的面试再次被拒绝了。拒绝的原因是,面试官觉得杨澜的形象和她的简历不相符而拒绝继续向她提问。
杨澜低头看自己的打扮,因为穿着问题,她被面试官鄙视了。于是发誓要用能力让面试官收回对她的鄙视。可惜杨澜没有得到表现能力的机会。
杨澜一直以为不要过分关注一个人的外表而忽视了其内在的品质,直到那个时候她忽然意识到,一个人的名字,是一个品牌;一个人的形象,是一张名片。衣着得体、外表端庄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自我成熟的表现。
没有人有义务必须透过连你自己都毫不在意的邋遢外表,去发现你优秀的内在。
04
以前,我对评价别人长相不屑一顾。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相信“以貌取人”这个说法了。
不知道你是否有对着镜子打量过自己,然后用一种外人的眼光,不添加任何感情因素,来评价一下镜子里的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看到的自己,是不是别人看到的你呢?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有句话叫做“三分长相,七分打扮”,希望我们不要因为自己颜值、身材不够好而自卑。只要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摸索,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化妆、打扮方式,就一定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自己由内而外地变得更美好。
从心理学来讲,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为第一印象效应。而第一印象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就是看脸。虽然说“人不可貌相”,但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展示自己的机会与时间,也没有人有足够耐心去探讨另一个人的内在和才华。
三观正不正,这要彼此相处之后才知道。但无可否认,长得好的人总是比较吸引人的眼球。很简单,谁都喜欢美的东西,无论是人、物或是环境。
我们常说,日久见人心。可前提是人家有意愿跟你进一步了解。五官是外在,三观是内在。在客观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没有人愿意去花更多的精力去挖掘一个外在看上去并不讨好的人的内在美。
说白了,没有五官,谁特么跟你讲三观呀!
善待自己,世界才会善待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