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里的古诗课讲完已经有几天时间了,而我的心依然徜徉在那场诗意之旅中,时时回味无穷。折服于诗的凝炼,感慨于诗的韵律,惊叹于诗的意境,倾心于诗的情感。彻彻底底的拜服于诗人的智慧。
提前大半个月,便接到了讲古诗课的任务。深知古诗的背景宏大,于是开始了查阅资料。什么叫诗,古诗的韵脚、吟诵,讲古诗课要注意什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意境、情感,优秀的课例,古诗公开课……看了个够,开始备课。磕磕绊绊的备出一节课,试讲时竟连自己都看不过去。陷入了试课的局。一种方法一种方法的试,可还是那么不尽人意。每晚对着电脑,抱着手机,继续查资料,读沾边的,不沾边的各种与古诗有关的文字。有时熬在晚上十一二点,竟连一个字都写不出来,只好作罢。怎奈梦中继续与古诗文格斗,惶恐充斥着内心。
不知道为何,我在古诗面前,会感觉这般的卑微。在两位贵人的帮助下,环节和流程定了下来,开始写过渡语。我甚至害怕我过渡语中的某句没有内涵的话或词或字,破坏了整首古诗的意境,成为课上的一个污点。我反复的练习背诵着那些被我改了又改的文字,到了哪句话时,我该做一个怎样的动作,说到哪里时,我该有多久的停顿。我的语速,我的情感何时何处该怎样。
这一切,只因它是古诗。我越走近它,会越敬畏它。再走进它,会陷入它。短短28个字,反复的诵来一遍又一遍,却遍遍味道无穷,意境悠长。无论你怎么去审视或挑剔,可就是找不到一丁点瑕疵,只令人拍案叫绝,惊呼绝妙。有灵魂的东西,总是那么的吸引人。
我们想真正的与一首诗融为一体,背景知识太重要了。想起了在杭州培训时,清华附小的特色课程。前期读关于大文豪苏轼的书籍,将人物生平分为几个阶段,在不同阶段诵读作者这个阶段的作品。想想那种体验,都让人酣畅淋漓。那会是一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心灵与心灵的对话,会产生多少的共鸣。
不过与苏轼浓重的政治气息比,我更青睐于李白的浪漫与不羁。他鬼斧神工的文字能给淡味的生活带来更多洒脱与向往。心随字动,最近闲来无事时,我会搜索李白的诗,品上一品,却也能带来愉悦畅快之情,别有一番风味。
课虽然讲完了,但留给我的思考却没有就此戛然而止。古诗的课堂是灵动的,是美好的,是有悠长意境的,有些东西是知而不言的,有些美是不可道破的。怎么做到,还要靠教师的智慧。希望能够通过一节课,点燃一颗颗诗心,和孩子共同捡起这历史长河中的明珠。
心里有什么,看到的便是什么。装进去一点诗吧,这样,我们的生活字里行间便是那诗意盎然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