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老师讲到这个词,我也思考着他们的不同。言传身教,这个也被父母这么对待过,也这么对待过孩子。小时候,跟着妈妈后面,妈妈总会教我,让我问候对方,我不情愿,不情愿的不是不想问候,而是不想用他们大人的那种方式和感觉去问,是想用我自己的方式去问候,去表达,作为孩子,真的喜欢用感觉、眼神、微笑去表达。而这些,在童年里,也是被否定的。我忘记了梳理自己在这里的感受,无形中也会让孩子去做,慢慢得发现,孩子也是抗拒的。今天我意识到错了。允许孩子用孩子的方式去表达他们对对方的问候,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切自然而然,而这份允许,便是一份对生命尊严的保护,一份尊重。我也能理解妈妈,她在用她有限的认知努力地教导我,希望我有礼貌,对人热情,我深深地理解,感恩。我也看到了跟在妈妈背后的那个躲闪、逃避的小女孩,她是不情愿的,想逃避的,不被尊重的,还好,我现在看到了你曾经在这里的感觉,我接纳你,允许你,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现在,邀请亲爱的自己,一起用自己的善良、热情、微笑与周围的人事物继续保持友好地关系,和谐生命。
还记得,我们也这么教孩子,去尊重爷爷奶奶,可是我和爱人,却因为与父母之间的那些说不出的隔阂,而没有亲自去做,慢慢地发现,小时候孩子还是去做的,慢慢长大,他们也不愿意了,因为他们也相信这里的感觉。这个时候,爱人会批评孩子,我看着也心疼。于是,我主动去跟老人连接,让孩子做的,我先做。做的过程中,我理解了爱人,不是他不想做,而是这里面曾经不被父母接纳和认可的感觉在阻挡着他,还有老人总会标榜为人的那份羞耻羞涩,这也让他在自己父母前放不开。其实,老人也是渴望的,当我带着孩子去给老人鞠躬时,老人是感动的,我和孩子也是满满的力量,而爱人,就在沙发坐着,他想动,但是他无法跨越还没被疗愈的那份成长痛。记得后来去我家,我给我奶奶、妈妈磕头,他就自然而然,因为他相信在这里,他是被欣赏、被认可、被接纳,更不会被所谓的挑逗说笑。父母童年的挑逗说笑,看似说着玩,给孩子尊严的损伤,多少年,依然在。
身教言传。记得刚刚发生,我在婆婆家吃完饭,我把所有的锅碗瓢盆都洗了。我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做。后来到了吃晚饭的时候,老二说他要洗碗,他模仿我的样子,把所有的锅碗瓢盆也洗了一遍,洗到最后还和我分享一个结论,那就是:妈妈,我发现锅怎么洗都是黑的,因为那是金属的颜色。我听着很被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