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器的加工工艺称谓上,所谓的“刀法”,并不是真正指用刀雕刻玉器的方法,因为即使是硬度低于软玉的类玉美石,也很难用刀刻动。玉石加工是靠具有一定旋转速度的砣轮,在水与解玉砂相互作用下,磨出各种刀具的加工效果如阴阳线条、斜面等。“刀法” 一词经常用在对豪刻风格的讨论上,在先秦的古玺印中,由于是采用失蜡铸印法或用于“急就”的凿印,所以一般不体现刀法。发展到明清两代,由于纂刻名家辈出,风格林立,人们才开始注意对于刀法的研究,比如有冲刀法、切刀法、冲切互为刀法等。刀法的多样化,是篆刻艺术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汉 玉握猪(一对) 成交价格:41万 成交时间:2013年
玉器则正与纂刻相反,上古玉器所展示的刀法复杂多端,正是琢玉工具与工艺不成熟的标志;而发展到了现代,由于加工工艺工具的高度完善,刀法因此显得简单而直白,很少听到哪位古玉收藏家会欣赏当代新工玉器的刀法。现代玉器正是由于刀法的纯熟简单,一方面能充分迎合大多数人对佩戴美学的浅层次需求,另一方面对于真正古玉收藏者来说,不可避免地使审美疲劳迅速产生,进而成为不愿收藏的理由。
战国勾云纹剑破 汉勾云纹剑秘
不少关于古玉鉴定的著作,在谈到古代玉器与新工玉器线条刀法的特征对比时,总是将新工玉器所展示的线条归纳为“绵软无力”,我以为这样的说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古玉器的制作由于原始砣轮转速低、直径大,琢出的线条两侧留有无数个巨细不等的崩喳(毛刺),而每个崩喳又都形成了一个光的反射单位,这种多反射的直观效果自然与现代高速琢工具加工的直观效果不同。因此古玉收藏者不应先入为主地存有那种“刚劲”、“绵软”的抽象概念,而是要分別记住不同时代用刀方法下所表现出的线条特征,这样的记忆是具有具象标准的,其实,老一辈古玉鉴定家多半就是靠这种具象的记忆来完成对玉器的鉴定。
战国 玉双犀璜
收藏老三代玉器,玉质并不是最重要的,比较关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沁色;二是刀工。沁色是负责“美不美”的;而刀法则是回答“对不对”的。就一般古玉器的鉴定而言,刀法是不可能完全被复制的时代特征之一,原因很简单,高度发达的琢玉工具不可能重现原始砣具的工艺效果,这正是古玉器鉴定所凭借的时代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