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俗语是这样说的的:“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讲的是长坂坡之战赵云在曹营七进七出最后保着幼主刘禅杀出生天的事,之后赵云带着幼主刘禅会合了刘备。赵云查看了一下刘禅,发现他已经睡熟了,于是赵云高兴地把刘禅递给刘备:
“幸得公子无恙!”双手递与玄德。玄德接过,掷之于地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曰:“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这是《三国演义》中的记载,刘备的举动大大感动了赵云,彻底收服了赵云的心。那么这件事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历史上的刘备
《三国演义》是小说,其中不乏虚构的部分,我们可以看一下《三国志》,其中有一段相关事件的记载:
“十三年败于长阪,备弃妻子走,赵云传曰「云身抱弱子以免」,即后主也。”
这里记述了赵云抱着刘备的儿子逃过了一命,至于是不是在曹营七进七出,那就不清楚了。看来赵云救刘禅确有其事,但刘备摔阿斗可能就是小说家的虚构之词了。不过即使这件事是真的,民间还是给出了另一种解读,“刘备摔孩子”其实只是做出了一个姿态,并不会对刘禅有什么伤害,这是由刘备特殊的身材外貌造成的。《三国志》中描述刘备的外貌时是这样写的:
“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
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也就是他双手放在大腿的两侧会直接低于膝盖,自己可以看见自己的耳朵。这说明他的手臂很长,耳朵很大,所以刘备的对手经常称呼他为“大耳贼”。至于他的双手过膝就可以圆满解释他摔刘禅的行为了。他的手臂很长,摔倒地上和放到地上没什么不同,不会对刘禅造成什么伤害。那么为什么会把刘备的外貌描述成了这样呢?其实中国古代好多历史名人都被赋予了奇特的外貌,并不是只有刘备一个人。像重耳骈肋,舜帝重瞳,都是为了突出伟人与普通人的不同,而这个想法也与佛家记载的圣人形象有关系。
佛家世尊的三十二相
佛家提到的三十二相是指佛所具有的完美外貌,其中在长阿含经中介绍过去佛毗婆尸时说明了世尊所具有的三十二相:
(1)足安平。(2)足下相轮。(3)手足网缦。(4)手足柔软。(5)手足指纤。(6)足跟充满。(7)鹿膞股。(8)钩锁骨。(9)阴马藏。(10)平立垂手过膝。(11)一一孔一毛生。其毛右旋。绀琉璃色。(12)毛生右旋。绀色仰靡。(13)身黄金色。(14)皮肤细软。不受尘秽。(15)两肩齐亭。充满圆好。(16)胸有万字。(17)身长倍人。(18)七处平满。(19)身长广等。如尼拘卢树。(20)颊车如师子。(21)胸膺方整如师子。(22)口四十齿。(23)方整齐平。(24)牙齿密无间。(25)齿白鲜明。(26)咽喉清净。所食众味。无不称适。(27)广长舌。左右舐耳。(28)梵音清彻。(29)眼绀青色。(30)眼如牛王。眼上下俱眴。(31)眉间白毫柔软细泽(32)顶有肉髻。
上面就是毗婆尸所具有的三十二相,佛家所说的三十二相只有佛或者轮转圣王才会全部具有,而常人可能拥有其中的一相或数相。三十二相中第十相就是垂手过膝,也就是刘备所具有的特征。正常人一定不会有这样的外貌,所以古人才会认为那些上天垂青之人必然有不同于一般人的独特外貌。这样看来,中国古人们的观念倒是与印度古人不谋而合,都把垂手过膝当作一个贤哲所具有的独特外貌。于是刘备便成为了建立蜀汉的开国之君。
尾声
外貌上与常人有异的人虽说比例不大,但绝对数量却不会少。也许就是因为这样,才会有人把这些独特的特征全部都赋予了一个人,这样就显得这个人更加与众不同,成为了一个传奇。古代各种演义传奇小说中,王侯将相天赋异禀的人几乎都会有异于常人的某一特征,而实际上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带有夸张的成分。实际上人才从来不缺,时代造就人才,不符合时代发展的人才,自然会埋没在时代的大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