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其实现在想想,很多人很多事我们都希望是最开始的那个样子。虽然无知懵懂,关系的走线尚未明了,但陪伴的记忆没有持续过,也就能够避开分开的感伤。
龙应台在这本书里分享了她做母亲之后的一些感悟。 小小的孩子是最开始最好的状态,每天都粘着母亲,这个时候,母亲就是它的全部。后来呢?孩子一天一天的慢慢长大,慢慢学会爬、学会走路、学会跑,它不再每天缠着母亲,它的生命里也挤进去了很多新的过客,朋友、老师、邻居。渐渐的他懂得的知识越来越多,离母亲也越来越远。她坐在驾驶位上透过后视镜观察这个曾经黏着她不放手的陌生的孩子,他耳朵里塞着耳机,眼神瞟向窗外。她就会想,还是开始的时候好,卷卷的小短毛,肥肥短短的小手指,多可爱啊。更重要的是它会每天黏着自己,而不会是现在这样。她转而又瞟了一眼后视镜里的男孩儿,这几年他窜得很快,抽长的身材几乎追上他得父亲,喜欢上了天文,能准确说明星星的名字。可是她没办法挽留时间的脚步,即使可以,她也不会自私的停住他成长的步伐,她期待他快快长大,成为一个好好的大人,她也希望他们的距离不要那么远。这大概是每一个母亲都会有的矛盾的心理吧。然而时间的河流不会停止,只是一直携带着遗憾和感伤永无止境的流动下去。
“安安本来拥有完全的爸爸妈妈的爱,但是后来弟弟的加入让他被迫学会去和别人分享,因为他是敏感的,易怒的。而飞飞生来就拥有一些爱,不会遭遇减少爱的份额的情况,所以他更容易爱,也更容易被爱。”她站在事件中也把自己抽离出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想,感叹命运。这种出生的先后顺序决定了他们经历的事件,在事件中别人对他们的反映反馈到他们自己身上,就形成了他们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性格决定了他们对事件的反应和选择,进而决定了他们的命运。我想到小学的粗糙的楼墙上用血红的漆写的字“性格决定命运”,现在想来,果真如此,前人的话必然不会是瞎说的, 有它一定的道理。想想用在我自己的身上也是很合适的。我有一个弟弟,小时候每次吵架都是我的错。可能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的性格吧,虽然不想那么承认。开始的过程总是很美好的,开始之后却总有摩擦或者不愉快的、敏感的时候。
同时她也探讨了作为一个妈妈的身份事业和家庭相冲突的一个问题。当然,她也是用实际行动表明了她的立场,她把白天的大部分时间用在了孩子们身上,她小心的照看他们,和她的孩子们一起慢慢的成长,见证他们每一步的变化,感受到上帝派遣给人类的最原始的母性的快乐。只有晚上的一部分时间用来写作。与此同时她也丧失了完成周游计划的资格。她依然不后悔,因为参与孩子的开始的阶段也是生命中一段很好的旅程。孩子们开始的依赖是很值得被珍惜的,时间总是会过的很快,但是幸好她一直都在孩子们身边。
因为开始的新鲜和没有囹圄,所以它是好的,但是开始之后也不一定坏,时间冲刷过的每个阶段都是有它的道理的。选择喜欢的方式去生活,后悔的概率就会降低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