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认为肝是“将军之官”,并认为“肝主疏泄”,指的是肝具有舒畅、开展、调达、宣散、流通等生理功能。肝的功能正常,则肝气柔和、舒畅,人的情志、心绪也能达到宁静平和。
所以,肝好,一切都好!肝不好,未老先倒!
而艾灸就有着疏泄肝气、柔肝养血助排的功效,是养肝护肝的有效方法之一。
曾经看过一句话:“胃是喇叭,肝是哑巴”,让我一直都记着。如果是胃出问题了,你会有明显的感觉,会感觉到胃痛,这是在提醒你寒气侵犯了胃,需要尽快调理。但是,从没听人说过过有肝疼的,而一旦一查出肝的病,基本都是到后期了......
一般女生有月经,如果走大的血块,还可排泄一些,男生多怒造成的淤堵就很麻烦,随着时间易发肝硬变,甚至转性。故男人肝癌多于女人,这该是一个因素。 《黄帝内经》认为肝是“将军之官”,并认为“肝主疏泄”,指的是肝具有舒畅、开展、调达、宣散、流通等生理功能。肝的功能正常,则肝气柔和、舒畅,人的情志、心绪也能达到宁静平和。
所以,肝好,一切都好!肝不好,未老先倒!
而艾灸就有着疏泄肝气、柔肝养血助排的功效,是养肝护肝的有效方法之一。
艾灸养肝,有奇效
养肝艾灸穴位:
1、肝俞穴:与太冲穴搭配,在中医里属于“俞原配穴”法,并且它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水潭”,艾灸它能够补肝阴,养肝柔肝。
2、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大约相当于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刺激太冲,能很好地调动肝经的元气,使肝脏功能正常。
3、足三里:是补脾胃的要穴,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靠它们运化,所以养肝必须把脾胃这个运化气血的“机器”保养好。
4、太溪穴:是肾的原穴,是储存肾脏元气的仓库。肝属木,肾属水,树木需要水的浇灌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养肝必须要滋阴,而太溪能调动肾脏的功能,能够更好地“滋水涵木”。
5、大敦穴:是肝经的第一个穴位,也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泉眼的意思。“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灸,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
6、行间穴: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肝火的穴位。
以上穴位温和艾灸每穴20-30分钟,可每日或隔日1次,连续施灸2到3个周。
艾灸治病贵在坚持,长期坚持艾灸就能起到养血脉,补肝血的功效!
肝脏最需要
肝脏最需要睡眠。肝胆在晚上11点开始进行新陈代谢,这时进入梦乡能让肝脏进行自我修复,将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每天喝足1000—1500毫升水,也能帮助肝脏排毒,大大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
艾灸养生达人~艾而乐